
(1).样子象箱子的小型保险柜。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七:“‘对,我们厂里历史资料很全’, 梅佐贤 得意地说,‘我对这些资料一直很重视,锁在保险箱里。’”
(2).用以比喻安全处所,或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郭沫若 《三点建议》:“这样下去,自由讨论自然就无法展开,不同意见也就会被关闭进保险箱里去了。” 茹志鹃 《百合花》:“包扎所就包扎所吧!反正不叫我进保险箱就行。”
保险箱是现代汉语中具有明确指代功能的复合名词,由"保险"和"箱"两个语素构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用金属等坚固材料制成的、装有防盗锁具的贮藏贵重物品的箱子"(商务印书馆,2016,p.47)。其核心语义特征包含三个方面:
一、构造特性 特指采用冷轧钢板等合金材料经整体冲压成型的容器结构,《中国金属制品行业标准》(GB/T 3325-2017)规定标准保险箱箱体厚度需≥6mm,门板厚度≥10mm。箱体与门板间隙须控制在1.5mm以内,具备抗暴力破坏的物理特性。
二、安全功能 公安部《防盗保险箱技术标准》(GA 166-2019)明确要求,B类保险箱需能抵御普通机械工具15分钟破坏,C类产品需具备电子密码锁与应急开启装置双重防护系统。这种防盗性能使其成为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保管重要凭证的首选设备。
三、词义演变 据《汉语大词典》考释,该词最早见于1907年《申报》广告"英造铁甲保险箱",原指银行金库专用设备。随着民用化发展,现代词义已扩展涵盖家用电子保险箱、酒店客房保险柜等衍生类型,形成包含防火、防磁、生物识别等功能的语义场(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p.1323)。
在语用层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特别标注其与"保险柜"的语义差异:前者多指50cm³以下的轻型保管装置,后者特指大型固定式仓储设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p.68)。这种语义区分在金融行业操作规范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保险箱是一种用于安全存放贵重物品或重要文件的特殊容器,具有防盗、防火、防磁等多种防护功能。以下是详细解释:
保险箱(又称保险柜)通常由坚固的金属材料制成,采用双层铁板夹防火材料(如石棉)的结构,配备精密锁具或电子密码系统,可抵御盗窃、火灾等风险。
我国针对不同功能的保险箱制定了严格的生产标准。例如,防盗保险箱需符合《GB 10409-2019》标准,防火保险箱需满足《GA 501-2004》要求。
如需更详细的技术参数或选购建议,可参考权威行业网站(如中国安防行业网、MBA智库百科)的原始内容。
百里宰半死保家卫国襃迁编者案伯鱼彩气苌弘化碧蚩蚩者串烟椎鲁朴钝戳包儿法海反气旋法人刚简锅饼孤鴈筕簹缓气郊里齎操截拨桔桀隽爽据轼课马刻丝狂墨枯井老巢緑浪率悟明窗浄几明露泡妞胚料七返丹漆静清曹青领容与三北烧心壶生贤深仄说发田游通市外分泌袜统聉顡文鹢五洲四海相仗限式小妞儿写映袭凡蹈故西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