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萧相国世家》:“ 高帝 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 萧何 ,发踪指示,功人也。’”后以“功狗”比喻杀敌立功的人。 清 赵翼 《歌风台怀古》诗之二:“负心事竟烹功狗,出手威原斩路蛇。”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次其韵》之七:“功人功狗浑閒事,赢得贞珉著意鐫。”参见“ 功人 ”。
“功狗”是一个历史典故词汇,源自《史记·萧相国世家》,其含义与汉初刘邦对功臣的评价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刘邦在分封功臣时,将萧何列为第一,引起武将不满。他以打猎为喻:“追杀野兽的是猎狗(功狗),而发现踪迹、指挥行动的是猎人(功人)”。这里“功狗”指代冲锋陷阵的武将,而“功人”则指运筹帷幄的文臣(如萧何)。
刘邦通过这一比喻,凸显了文官(如制定战略、管理政务者)的重要性,为汉代“重文轻武”观念埋下伏笔。
总结来看,“功狗”最初是中性甚至褒义的比喻,后因历史语境演变可能衍生复杂含义,但核心仍围绕“执行立功者”展开。
《功狗》是一个中文俚语,用来形容那些嘴上说大话,却没有实际行动和成就的人。这个词的使用场景往往是指那些只会吹牛、吹嘘自己能力的人。
《功狗》这个词可以通过拆分来了解其构成。其中,功的部首是力,总共有5个笔画;狗的部首是犭,总共有4个笔画。
《功狗》这个词最初来源于网络,成为人们戏谑调侃的一个词汇。在网络时代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很多用户常常用这个词来讽刺那些只善于夸大自己能力、吹嘘自己成就的人。
《功狗》这个词的繁体形式为「功狗」。
在古时候,将「功狗」这个俚语所代表的意思翻译为汉字时,可能会根据具体的意思进行变化。例如,在古代可能会将「功狗」表示为「虚语人」或「言者无实」。
以下是一些使用《功狗》这个词的例句:
1. 这个人整天吹牛说自己有多厉害,结果什么成绩都没有,真是个典型的功狗。
2. 别听他的,他就是个功狗,什么本事都没有。
3. 不要被那些口口声声说要改变世界的功狗所迷惑,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与《功狗》相关的常用词语有:
1. 功利:指追求个人利益、功成名就的行为。
2. 夸夸其谈:形容说大话,夸大自己能力的行为。
3. 虚张声势:指虚假造势,制造威势以蒙蔽他人。
近义词:吹牛、夸夸其谈、虚张声势
反义词:实干、低调、务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