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父的意思、公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父的解釋

亦作“ 公甫 ”。複姓。 春秋 時 魯國 有 公父文伯 。見《左傳·定公五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公父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厚重感的稱謂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諸侯之父的尊稱

在先秦禮制中,“公父”特指諸侯國君的父親。這一用法體現了宗法制度下的等級稱謂,常見于《左傳》《禮記》等典籍。例如魯國大夫季孫氏的先祖“季友”被尊稱為“公父文伯”,因其家族世代為魯國上卿,其父“季悼子”作為實際掌權者,被尊稱為“公父”。

二、對祖父的别稱

漢代以後,“公父”逐漸演變為對祖父的口語化稱呼。這一用法在南北朝文獻《顔氏家訓·風操》中有明确記載:“古人皆呼伯父、叔父,而今世多單呼伯、叔……河北士人皆呼外祖父、外祖母為家公、家母,江南田裡間亦呼祖父為公父”,反映了南北朝時期地域方言的差異。


學術依據與權威來源

  1.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記載魯國季氏家族“公父文伯”的稱謂,佐證其作為諸侯卿大夫之父的尊號(參見中華書局點校本)。
  2. 《顔氏家訓·風操篇》:系統記錄南北朝親屬稱謂,明确“公父”與“祖父”的方言對應關系(參上海古籍出版社校釋本)。
  3.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将“公父”釋義為“古代稱諸侯之父”及“祖父的别稱”,并引用《禮記·曲禮》鄭玄注疏(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卷)。

需說明的是,“公父”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其語義主要存于古籍與方言研究領域。以上釋義綜合古代文獻、訓诂學著作及權威辭書,力求還原詞義的曆史演變脈絡。

網絡擴展解釋

“公父”一詞主要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親屬稱謂

指丈夫的父親,即現代所稱的“公公”。這一用法在古代文獻中常見,例如《左傳》等典籍中提到的家庭關系稱謂。該詞由“公”(對尊長的敬稱)與“父”組合而成,體現了傳統禮制中對長輩的尊稱習慣。

二、複姓來源

複姓“公父”起源于春秋時期的魯國。最著名的曆史人物為公父文伯(名歌),其事迹記載于《左傳·定公五年》。他的母親敬姜(公父穆伯之妻)以賢德著稱,曾留下“公父訓”等教子典故,成為古代禮教典範。


補充說明:

  1. 古代用法特點:作為親屬稱謂時,“公父”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口語中更常用“公公”“公爹”等稱呼。
  2. 姓氏考證:複姓“公父”在後世逐漸罕見,現存文獻中主要集中于春秋魯國貴族譜系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按班案堵白齋八駿邊旁比部兵馬俑不得已而用之草皮豺虎窟赤曆曆赤鳥傳粉寸願搭袱釣鳌手鬥心眼兒遁散飯後否決權工食公仲鈎染刮涎貴公鼓義海綿城市寒徑呴愉糾攝極卒峻刻崆峒昆侖兒勒勳廉法靈物六纛螺絲拐綠林強盜孟姜女調破壁飛去騷人詞客邵侯沙啞瘮人始祖私籴騰霜骢聽不清頹弛外者午午蝦兵蟹将仙曹香籃綫披兒仙逝西成協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