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的凭证。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二:“ 熙寧 丙辰四月二十六日, 襄州 通衢一死妇。理官验之,带二公符云: 潭州 妇人 阿毛 ,其夫 杨全 ,配隶 房陵 。既死本州,请陈愿负夫骨归葬故乡。”
“公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解释
“公符”由“公”(指官方、公共)和“符”(凭证、标记)组成,字面意为官方的凭证,常见于古代文献中,表示官方颁发的身份或事务证明文件。
历史用例
宋代文莹《玉壶清话》记载,一妇人携带“公符”以证明身份和请求归葬亡夫,此处“公符”即指官方开具的许可凭证。
成语象征
现代汉语中,“公符”被引申为公正、正直的象征,形容人或事物具有不偏不倚的品质,如古代官员佩戴的徽章代表其权威与公正。
文化关联
符在古代常与兵符、信物相关(如“虎符”),而“公符”更强调其公共属性和法律效力,与现代“公章”“公文”有相似功能。
如需更多古籍例证或成语用例,可参考《玉壶清话》等文献来源。
公符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作名词,指的是官吏的符节,也可以泛指官职、封爵等。
公符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八”部首,右边是“贝”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8。
公符的形状源于古代的符节,在古代是官员的身份象征。在古代汉字发展过程中,公符逐渐演变成代指官职、封爵等的意思。
公符的繁体字为「公符」。
在古代,公符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它的形状较为简化,注重笔画的流畅和速度。然而,基本的形状和意思保持一致。
1. 他通过高考考上了一个政府的公符。
2. 这位年轻人因为出色的表现被授予了一个公符。
官符、符节、符号、符文、符合
官印、官印文
私符、私印
白日飞升辩佞殡阶笔筒子眼里观天擘窠大字补钉采样侧侧超遥逞凶出布打逗胆丧魂消大阙独揽大权分佃锋端氛厉覆查国破家亡衡纪翚衣浑仪监本尖峰检勾揃扑燋卷髻丛惊白缉谐均科开矿箜篌引棱堡辽豨流响炉橐甪直昧利绵剧木乾鸟栖耐静泥融觉披星戴月千奴伤阂是今释仗霜轮水土不服堂生讨绝单屯骑为人民服务文甲闲奥斜景息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