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恐动的意思、恐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恐动的解释

惊恐扰动。《三国志·魏志·张既传》:“ 太祖 徙民以充 河北 , 陇西 、 天水 、 南安 民相恐动,扰扰不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是岁夏,大疫,百姓窃相恐动。”《宋书·何承天传》:“若但讁此三人,殆无所肃,开其一端,则互相恐动。”《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十一年》:“ 突厥 狂悖,势何能为! 萧瑀 遽相恐动,情不可恕。”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恐动”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ǒng dòng,意为“惊恐扰动”,指因外界因素引发的群体性恐慌与不安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核心含义
    该词强调由恐惧引发的群体性骚动,常见于描述社会动荡或突发危机时的民众反应。例如《三国志》记载因人口迁徙导致百姓“相恐动,扰扰不安”;《搜神记》提到瘟疫时“百姓窃相恐动”,均体现集体性恐慌蔓延的特点。

  2. 古籍中的用法

    • 《宋书·何承天传》提到“开其一端,则互相恐动”,指不当政策会引发连锁恐慌。
    • 《资治通鉴》批评官员“遽相恐动”导致局势恶化,突显该词在政治军事语境中的应用。
  3. 构词解析
    “恐”为恐惧,“动”指扰动,组合后强调恐惧情绪引发的行为连锁反应,多用于描述社会层面的不安定现象,而非个体心理状态。

  4. 现代适用性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但在历史文献分析或特定文学创作中仍可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群体性恐慌的内涵。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古籍及词典()。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三国志》《搜神记》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恐动的意思

恐动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部分组成:恐和动。恐动的意思是害怕和动摇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恐动的部首和笔画分别是心(心字旁)和十画。

来源

恐动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论语·雍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中“齐”的意思是平衡,而“内自省”则表示内心动摇和害怕的状态。后来,恐动逐渐形成了一个常用词汇。

繁体

恐动的繁体字是「恐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恐动的写法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它的古代写法类似于「恐動」,其中的「动」使用了较为独特的写法。

例句

1. 他面对困难时,心中充满了恐动。

2. 在这次地震中,人们的恐动情绪难以平息。

组词

恐怖、恐惧、恐吓、恐惊等。

近义词

害怕、惊慌、不安等。

反义词

安定、镇定、坚定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