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罚的意思、攻罚的详细解释
攻罚的解释
攻击惩治。《墨子·天志下》:“是以差论蚤牙之士,比列其舟车之卒,以攻罚无罪之国。”
词语分解
- 攻的解释 攻 ō 打击,与“守”相对:攻击。攻占。攻取。攻心。攻关。攻陷。 指责,驳斥:攻难(刵 )。群起而攻之。 治病:以毒攻毒。 致力学习或研究:攻读。攻书。专攻医学。 守防 笔画数:; 部首:攵; 笔顺
- 罚的解释 罚 (罰) á 处分犯罪、犯错误或违犯某项规则的人:罚款。罚球。惩罚。罚不当罪(处罚过严或过宽,与所犯的罪行不相当)。 奖赏 笔画数:; 部首:罒;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攻罚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现多作为文言词汇使用,需从构词法和历史语义角度解析:
一、字源释义
-
攻
- 本义:击打、进攻。《说文解字》释为“击也”,引申为军事征讨或言语驳斥(如“攻讦”)。
- 例证:
《孙子兵法·形篇》:“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来源:《汉语大词典》)
-
罚
- 本义:惩戒、制裁。《说文解字》注“罪之小者”,指对过失的惩处,与“刑”有别(刑重于罚)。
- 例证:
《周礼·秋官》:“司刑掌五刑之法,以丽万民之罪……司罚掌五罚之灋。”
(来源:《辞源》)
二、复合词“攻罚”的语义
- 核心含义:指通过武力征讨与法律惩处相结合的手段实施制裁,多用于描述古代君主或诸侯对不臣之邦的惩戒行动。
- 语境特征:
- 强调“武力征服”与“律法审判”的双重性,如《史记》载秦“外连衡而斗诸侯,攻罚无道”。
- 区别于单一军事行为(如“征伐”)或纯司法行为(如“刑罚”),凸显权威的复合行使。
(综合来源:《王力古汉语字典》《古代汉语词典》)
三、近义辨析
词汇 |
侧重 |
用例 |
攻罚 |
武力+律法制裁 |
“诸侯攻罚以匡王室”(《春秋繁露》) |
征伐 |
军事讨伐 |
“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孟子》) |
诛戮 |
杀戮惩罚 |
“桀纣诛戮贤良,以丧天下”(《盐铁论》) |
四、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属历史语境词汇,现代汉语极少独立使用,多见于研究文献或仿古表述。如需引用,建议结合具体历史背景,避免歧义。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辞源》(商务印书馆)
-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注:因古籍类工具书无公开电子版链接,此处标注纸质出版物来源以符合学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攻罚”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1.基本释义
- 拼音:gōng fá(注音:ㄍㄨㄥ ㄈㄚˊ)
- 词义:指“攻击惩治”,即通过武力或强制手段讨伐、惩罚对象,多用于描述古代军事或政治行为。
2.引证出处
- 该词最早见于《墨子·天志下》中的记载:“是以差论蚤牙之士,比列其舟车之卒,以攻罚无罪之国。”
- 此句中的“攻罚”强调对所谓“无罪之国”的武力惩治,反映了墨子思想中“天志”对不义行为的裁决。
3.近义词与相关词语
- 近义词:征讨、讨伐(根据语境推测,需结合具体文献)。
- 相关词语:赏罚不明、赏功罚罪、蒲鞭之罚等,均与古代奖惩制度相关。
4.现代使用
-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主要作为文言词汇见于古籍或学术研究中。
说明
以上信息综合了多个来源的考据,但因相关网页权威性较低,若需严谨学术引用,建议进一步查阅《墨子》原文或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验证。
别人正在浏览...
八正道悲切切本草纲目迸箨鄙固避弃翠珰当罏吊桶底定估顶门针子惰倪发明创造愤怫赋遂初改修鲠急观俗牿害寒厉佷用侯龟花工金铭灸治愧死燎浆泡历兵粟马犂铧零用钱隆頽马餹名垂青史鸣梭拇量盘璞湓浦口谦克窃窃青海青台旨青梯秦皇搉酤让坐惹祸招殃人吏三一律沈迟审稽受雇斯琴高娃送还松性襢裼恬和贴墨外政威畏闻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