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崇高的意思、崇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崇高的解释

[lofty;sublime;high] 高尚;至高。在精神、智力或道德上卓越杰出的崇高的牺牲精神

详细解释

(1).高大,高。《国语·楚语上》:“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鏤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淇水》:“石壁崇高,昂藏隐天。” 宋 欧阳修 《游儵亭记》:“夫壮者之乐,非登崇高之丘,临万里之流,不足以为适。” 元 虞集 《记梦》诗:“梦行 衡 庐 间,千仞过苍壁,崇高仰神明,深广下不测。”

(2).地位特殊;优越。《易·繫辞上》:“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文选·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玉璽戒诚信,黄屋示崇高。” 李善 注:“居黄屋,所以示崇高。”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薛涛》:“其所作诗,稍窥良匠,词意不苟,情尽笔墨,翰苑崇高,輒能攀附。”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庸人俗耳,见当世富贵崇高声名赫赫者,莫不震而惊之。”

(3).高尚。 唐 柳宗元 《哭张后馀辞》:“子之崇高,无媿三事。”三事,指事父、事师、事君。 巴金 《灭亡》第十一章:“一种崇高的理想开始在她底心中燃烧着。”

(4).即 嵩高 。 嵩山 。《汉书·郊祀志上》:“﹝ 武帝 ﹞乃东幸 緱氏 ,礼登中岳 太室 。从官在山上闻若有言‘万岁’云……乃令祠官加增 太室 祠,禁毋伐其山石,以山下户凡三百封 崈高 ,为之奉邑。” 颜师古 注:“崈,古崇字耳。以崇奉 嵩高 之山,故谓之 崈高 奉邑。”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一》“崇高”:“ 崇高 即 嵩高 , 师古 分崇、嵩为二字,非也。詔曰‘翌日亲登 崇高 ’,《志》曰‘以山下户凡三百封 崈高 ’,则 崇高 本是山名,而因以为邑名,非以崇奉中岳而名之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崇高”在现代汉语中属于复合形容词,由“崇”与“高”两个语素构成,其中“崇”本义为山势高峻,《说文解字》释作“嵬高也”,后引申出尊崇、推崇的抽象含义;“高”则指垂直距离大,二者结合形成“既高且崇”的叠加式构词。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收录为双解释义:①形容精神、品格等高尚伟大;②形容事物所处层级或地位显要。

从语义场角度分析,“崇高”属于评价性词汇,主要应用于三个维度:其一指道德伦理层面的人格境界,如《论语》中“君子坦荡荡”体现的磊落品格;其二指艺术审美领域的庄严美感,如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论述的“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其三指自然景观的雄伟特质,如李白《蜀道难》描绘的“连峰去天不盈尺”的险峻山势。

该词的近义系统包含“高尚”“伟大”“巍峨”等词项,其中“高尚”侧重道德评判,“伟大”强调成就维度,“巍峨”特指空间形态。反义系统则涵盖“卑劣”“渺小”“低矮”等反向概念。在句法功能上既可作定语(崇高理想)、谓语(品格崇高),也可转类为名词使用(攀登崇高)。

网络扩展解释

“崇高”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多个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意义
    指“高大”或“至高”,最早见于《国语·楚语上》,描述台阁的高大壮丽()。
  2. 引申含义
    在精神、道德或智力层面达到卓越境界,如“崇高的理想”“崇高的敬意”()。

二、美学范畴中的“崇高”

  1. 与“优美”相对
    指具有宏伟、雄浑、壮阔特质的审美体验,如巍峨的泰山、浩瀚的戈壁()。
  2. 情感体验
    面对崇高事物时,人们先感到压抑,后转化为崇敬与振奋,形成矛盾的愉悦感()。

三、语境用法

  1. 修饰对象
    多用于形容精神、职业、感情等抽象概念,如“崇高的事业”“牺牲精神”()。
  2.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高尚、伟大、高贵()。
    • 反义:卑微、低劣、卑下()。

四、例句参考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崇高”既包含物理层面的高大,更强调精神与道德的至高境界,且在美学中代表一种震撼人心的壮美体验。

别人正在浏览...

百衣百随逼天长旧彻底赐惠打扮诞月大婶电力机车冬住放款风疟丰实黼冔媾和旱獭龁肬画眉郎槛阱藉使晋年金鱼藻寄深机织布觉卧开萌空名类祃吏曹六龙鹿柴鹿独蛖蝼鸣谦明主民团麋灼闹动牛山客胼胝手足平川钤括庆币卭竹遒尽三宫六院三巡山明水秀社会制度生割蛇头蝎尾诗材使女淑媛松鼠疼疼热热天凝地闭五马诬行响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