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枕的意思、伏枕的详细解释
伏枕的解释
(1).伏卧在枕上。《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辗转伏枕。”后多指因病弱、年老而长久卧床。《北齐书·陆卬传》:“遭母丧,哀慕毁瘁,殆不胜丧,至沉篤,顿昧伏枕。” 唐 杜甫 《病后过王倚饮赠歌》:“ 王生 怪我颜色恶,答云伏枕艰难遍。” 明 李贽 《复焦弱侯》:“然我老矣,伏枕待死,笔墨久废。”
(2).指卧病在床的人。 唐 杜甫 《秋兴八首》之一:“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词语分解
- 伏的解释 伏 ú 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低下去:此起彼伏。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隐藏:伏兵。埋伏。 农历划分夏季最
- 枕的解释 枕 ě 躺着时垫在头下的东西:枕头。落(刼 )枕。枕席。 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器物上:枕戈待旦。枕藉(纵横相枕而卧)。 垫着:枕木(铁路上承受铁轨的横木)。枕腕(写字运笔的一种方法,右手垫在左
网络扩展解释
“伏枕”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不同角度解析,主要包含以下两类:
一、字面含义与演变
-
基本释义
指伏卧在枕上,后多引申为因病弱、年老而长期卧床的状态。该词最早见于《诗经·陈风·泽陂》中的“寤寐无为,辗转伏枕”,后成为描述卧床养病的常见表达。例如《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提到黛玉“伏枕喘息”,即表现其病中虚弱的场景。
-
扩展用法
亦可代指卧病在床的人,如《北齐书·陆卬传》中“顿昧伏枕”即形容病重者的状态。
二、文学与日常语境
-
文学意象
在古诗文中,“伏枕”常与“辗转”连用,如“辗转伏枕”,既描写身体病痛,也暗示内心的愁思难眠,形成一种病痛与忧思交织的意境。
-
现代用法
现代语境下,该词多保留原意,较少用于日常口语,但在书面语或引用典故时仍可见,例如描述老人长期卧床或病患疗养的情景。
“伏枕”既可指具体的卧床动作,也可延伸为病弱状态或病中之人,其含义随语境变化,需结合文本背景理解。如需更多例证,可参考《诗经》《红楼梦》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伏枕(fú zhěn)是指放在床头供枕头靠的物品。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头部),右边是“木”(木材)。根据笔画顺序,它的笔画数是9画。
《伏枕》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候,人们对睡眠的要求比较严格,所以枕头的选择也很重要。当时的枕头多用硬材料制成,比如木头、石头等,以保持头部的稳固。而伏枕则指的是人们躺下、伏卧时放在床头的半月形硬枕。
在繁体字中,伏枕的写法与简体字相似,只是多了一些笔画,以及一些書法上的变化。具体变化可以参考繁体字的字形。
古代的汉字写法一直在演变中,伏枕也不例外。古时的伏枕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基本形状和功能是一致的。
以下是伏枕一词的例句:
1. 我找到了一个舒适的伏枕,希望可以帮助我有一个好的睡眠。
2. 这个伏枕的高度和硬度刚好适合我。
一些与伏枕相关的组词有:枕头、乳胶枕、记忆棉枕等。
与伏枕意思相近的词语有:硬枕、靠枕。
伏枕的反义词没有一个确切的对应词,因为不使用伏枕时的情况可以有很多种选择,比如不使用枕头或使用柔软的枕头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