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攀龙附凤。《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此言之诚,有如 大江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当垂宿念,为之先后,使攀龙附驥,永自固定。”
“攀龙附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pān lóng fù jì,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字面解释:
“攀”指攀附,“龙”象征圣贤或帝王,“骥”指良马,比喻杰出人物。整体意为依附有才能或权势的人,以谋取利益或提升地位。
引申含义:
既可用于褒义,表示追随英明领袖成就事业(如《三国志》中孙权表达依附的诚意);也可用于贬义,指趋炎附势、巴结权贵。
语法功能:
多作谓语、宾语或定语,如“他善于攀龙附骥,仕途平步青云”。
近义词:
攀龙附凤(更常用)、趋炎附势、攀高结贵。
经典例句:
《魏略》中的原句体现了依附以求稳固的积极意图,而现代用法多含贬义,如“攀龙附骥之辈终难长久”。
关联概念:
与“乘时借势”不同,“攀龙附骥”更强调主动依附而非借势而为。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或演变分析,可参考《三国志》相关注释及成语词典。
《攀龙附骥》是一个成语,意为攀附名贵的事物,以求提高自身的地位、能力或知识水平。
《攀龙附骥》这个成语的部首分别是手和馬,共计12个笔画。
《攀龙附骥》这个成语出自《晋书·朱异传》第二卷:“秃发胡逸于攀龙,马融附骥,胡附千乘,灞陵不过一撮朱”。其中,“攀龙”指的是攀登龙,比喻攀附君主,以求升迁;“附骥”指的是马融贴近千里马,比喻亲近能者,以求助力。
攀龍附駿(pān lóng fù jùn)
在古代汉字中,攀的意思是攀登或爬升,龙的字形为龙的形状,附的字形为一个人站在旁边。骥的字形为一马和两个尾巴,表示美丽和灵活。
他攀龙附骥,积极向公司高层展示自己的能力,希望能得到提升。
攀比、攀高、攀谈、附属、骥子
攀附、攀升、攀登
独立、自力更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