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砆碔的意思、砆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砆碔的解释

似玉之石。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宝》:“凡假玉以砆碔充者,如锡之於银,昭然易辨。”参见“ 碔砆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砆碔(fū wǔ)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合成词,指代似玉的美石。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分项解析其含义及用法:

  1. 核心释义

    砆碔指质地次于玉的石块,常被用来比喻外表近似珍贵事物但本质普通之物。该词与“珷玞”同义,见于《汉语大词典》第4卷,释义为“似玉之石,质次于玉”。

  2. 语源考据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文献。《文心雕龙·辨骚》引王逸注:“虬龙以喻君子,云蜺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砆碔乱玉,似而非真。”此处以砆碔与玉对比,强调真伪之别。

  3. 古代用例

    晋代左思《三都赋》提及“砆碔积润”,描述山石经水浸润后的类玉光泽。明代《本草纲目·金石部》亦载:“砆碔,石之似玉者,可入药。”体现其在古代文学与医药领域的应用。

  4. 现代引申义

    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修辞比喻。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释例:“学术研究需辨明真玉与砆碔,不可鱼目混珠。”强调对事物本质的鉴别。

网络扩展解释

“砆碔”一词在常规汉语词典中并未被收录,可能为生僻词或存在拼写误差。结合常见汉字组合推测,该词可能与“碔砆”(wǔ fū)相关,后者在古汉语中有以下含义:

  1. 玉石类解释
    指似玉的美石,常与“珷玞”通用,表示外观接近玉但质地不同的石头。例如《山海经》中提及的“碝石”或“碔砆”,常被用于形容非真玉的矿石。

  2. 比喻义
    引申为“虚有其表的事物”,如文学作品中将平庸之作比喻为“碔砆”,与真正的“美玉”(佳作)形成对比。

建议:若需更精准的解释,请确认是否为“碔砆”或提供词语出处及上下文。当前信息有限,以上为基于词形和古汉语用法的推测。

别人正在浏览...

标注常林欢查阅春枝倅樽撮略戴笠乘车打顺风锣點補对簿独角戏二林规报归置过中不食咳咳还水黑髯环布铧式犁呼扰虎视鹰瞵奖罚疆陇计论可耻可惮口香糖莱芜懒堕鍊指僚壻六候矑老纶诏洛叉鹭行旅舘浦鸥仆缘浅角桥虹锹军奇利倾狡群情群英荟萃妊身宂笔揉砑桑谷舍本求末侍夜释宥衰构率先条会同定丸捍枭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