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名。亦泛指马。《左传·僖公十五年》:“ 步扬 御戎, 家僕徒 为右,乘小駟, 郑 入也。” 杜预 注:“ 郑 所献马名小駟。”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无何,小駟顿轡,閽者觉之,隔壁而问阿谁?”《宋史·外国传五·丹眉流》:“出则乘象车,亦有小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瞳人语》:“内一婢,乘小駟,容光絶美。”
“小驷”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指马名,亦泛指马匹。该词最早见于《左传》,特指郑国进献的一种马,后扩展为对马的泛称(、、)。
“驷”本指四马驾车,但“小驷”更侧重马的体型或品种特征,可能与古代马匹分类相关(综合、5)。该词现代已不常用,多见于古籍或文学研究场景。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左传》及历代注释版本。
《小驷》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小的马儿。驷指的是一种马匹,小驷即指体型较小的马儿。
《小驷》的拆分部首是驴,笔画数为10个。
《小驷》是由驴和少(旧字形为小)合并而成的一个词语,驴象征马匹,少代表小的意思。在繁体字中,《小驷》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小驷》的写法可能与现在稍有不同。驴的旧字形为驵,少的旧字形为小。因此,《小驷》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是“驵小”。
1. 这个农村的小孩特别喜欢骑着小驷四处奔跑。
2. 爷爷以前是个农民,他养了几匹小驷帮助耕地。
衍生词:
1. 小驷车:指一种小巧的马车。
2. 小驷骡:指体型较小的骡马交配后所产的后代。
驴子、小马、驽马。
大马、巨马、骏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