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动的冰凌。 宋 苏轼 《新渡寺席上次韵送叔弼》:“春愁结凌澌,正待一笑泮。” 明 杨慎 《崤关行》:“凌澌正坚沍,河水无汍澜。”
“凌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íng sī,主要含义是流动的冰凌,常见于古代诗文描写冬春交替时冰河解冻的景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词常被用于渲染自然环境的寒冷或表达心境,如苏轼将“凌澌”与愁绪结合,赋予其情感象征()。
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诗文语境或相关研究,可参考古籍文献或文学评注。
凌澌是一个汉字词,由“凌”和“澌”两个部分组成。
“凌”的拆分部首是冫,笔画数为5。它可以用来表示冬天江河结冰的景象,也可以引申为高出众人或超越常人的意义。
“澌”的拆分部首是氵,笔画数为15。它通常用来描述河流汹涌的景象,也可引申为形容磅礴的气势或声势浩大的场面。
凌澌这个词的来源很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周南·小雅》中的一句古诗:“凌澌浩荡,骛矣君子。”意思是“河流汹涌,君子须谨慎。”这里的使用是形容大自然的景象和告诫君子谨慎的情境。
在繁体字中,凌澌的写法保持不变,依然是「凌澌」这个组合。
古代汉字写法中,凌澌的外形略有不同。在《说文解字》中,凌的写法是两个由上到下的横线,形似江河冰封;澌的写法是由上至下的横折线,表示水荡漾的波纹。
以下是一些关于凌澌的例句:
1. 冬天到了,江河开始凌澌。
2. 这部影片展现了凌澌壮丽的自然景观。
3. 面对凌澌的挑战,他保持了镇静。
凌澌的组词:凌厉、凌驾、澌灏。
凌澌的近义词:汹涌、磅礴。
凌澌的反义词:平静、安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