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色的土壤。这种土壤腐殖质含量很高,矿物质养料也很丰富,是肥沃的土壤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也叫黑钙土。《六韬·战车》:“圮下渐泽,黑土黏埴者,车之劳地也。”《史记·三王世家》:“封于北方者取黑土。” 清 顾炎武 《再谒孝陵》诗:“苍松长化石,黑土乍成灰。” 鲁迅 《南腔北调集·祝中俄文字之交》:“我们的读者大众,在朦胧中,早知道这伟大肥沃的‘黑土’里,要生长出什么东西来,而这‘黑土’却也确实生长了东西,给我们亲见了。”
黑土是一种肥沃的土壤类型,具有以下特征:
定义与基本特性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形成的土壤,以深厚腐殖质层、中性无石灰反应为特征。其颜色呈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含量极高(可达5-10%),矿物质养分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
形成条件
主要分布于寒温带地区,需满足夏季温暖湿润(促进植物生长与腐殖质积累)、冬季严寒干燥(减缓分解)的气候条件,并经历淋溶作用。典型分布区年均温约0-6℃,年降水量500-800毫米。
地理分布
全球集中于北纬45°附近,如中国东北松辽平原(黑龙江、吉林等地)、乌克兰平原、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我国东北黑土带面积约103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
农业价值
因肥力高,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适合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其团粒结构能协调透气性与保水性,但过度开垦易导致水土流失。
相关术语
别称包括黑钙土、寒地黑土、淋溶黑土,土壤学分类中属均腐土纲。
如需了解黑土保护措施或具体作物产量数据,可进一步查阅农业生态类文献。
黑土,指的是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的深色土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黑土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质,对农作物生长有着良好的适应性。
黑土的拆分部首是“土”,共有7画。
黑土一词源于汉语,是中国文化中的术语,通常用于农业和地质学领域。在繁体字中,黑土的写法是「黑土」。
在古代,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根据考古和古代文献记载,黑土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是「黑士土」或「墨士土」。
1. 这片黑土地适合种植小麦和大豆。
2. 黑土的肥力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3. 在农业发展中,合理利用黑土资源至关重要。
黑土地、黑土区、黑土高原、黑土农业、黑土改革、黑土作物等。
近义词:丰沃土、肥沃土、肥黑土。
反义词:贫瘠土、沙土、石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