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黑土的意思、黑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黑土的解释

黑色的土壤。这种土壤腐殖质含量很高,矿物质养料也很丰富,是肥沃的土壤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也叫黑钙土。《六韬·战车》:“圮下渐泽,黑土黏埴者,车之劳地也。”《史记·三王世家》:“封于北方者取黑土。” 清 顾炎武 《再谒孝陵》诗:“苍松长化石,黑土乍成灰。” 鲁迅 《南腔北调集·祝中俄文字之交》:“我们的读者大众,在朦胧中,早知道这伟大肥沃的‘黑土’里,要生长出什么东西来,而这‘黑土’却也确实生长了东西,给我们亲见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黑土是汉语中特指一类肥沃土壤的专有名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词语构成与基本释义

    “黑”描述土壤颜色深暗,“土”指地表矿物质混合物。汉语词典中通常定义为“腐殖质含量高、呈黑色或暗黑色的肥沃土壤”,因其富含有机质而呈现深色特征。

  2. 土壤学定义

    专业角度指温带半湿润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土壤类型,具有深厚腐殖质层(可达30–100厘米),有机质含量常达3%–10%,团粒结构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

  3. 分布与形成条件

    主要分布于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的温带地区。中国东北平原(黑龙江、吉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其形成需万年以上腐殖质积累过程,每生成1厘米黑土需200–400年。

  4. 农业价值与文化象征

    因天然肥力高,黑土成为粮食核心产区标志,汉语中衍生出“黑土地”“北大仓”等象征丰饶的词汇。全球仅约5%耕地为黑土,却供应约20%粮食,凸显其战略价值。


权威引用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学会
  3. 《中国黑土地保护研究报告》,中国科学院
  4. FAO《世界土壤资源报告》,联合国粮农组织

网络扩展解释

黑土是一种肥沃的土壤类型,具有以下特征:

  1. 定义与基本特性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形成的土壤,以深厚腐殖质层、中性无石灰反应为特征。其颜色呈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含量极高(可达5-10%),矿物质养分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

  2. 形成条件
    主要分布于寒温带地区,需满足夏季温暖湿润(促进植物生长与腐殖质积累)、冬季严寒干燥(减缓分解)的气候条件,并经历淋溶作用。典型分布区年均温约0-6℃,年降水量500-800毫米。

  3. 地理分布
    全球集中于北纬45°附近,如中国东北松辽平原(黑龙江、吉林等地)、乌克兰平原、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我国东北黑土带面积约103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

  4. 农业价值
    因肥力高,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适合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其团粒结构能协调透气性与保水性,但过度开垦易导致水土流失。

  5. 相关术语
    别称包括黑钙土、寒地黑土、淋溶黑土,土壤学分类中属均腐土纲。


如需了解黑土保护措施或具体作物产量数据,可进一步查阅农业生态类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扳蔓报导葆臧博物君子车队雠夷吹都都辍流簇蝶大吹大擂吊拷綳扒迭累独游恩威并用丰干饶舌赋归去孤苦仃俜悍戆悍横河满虎头燕额见亲浇陋京控濅润锦章救生衣九霞巵卷冕客思抠请溃版累死累活列采厉精为治灵刹流沛满岁茅菴媒体梦中冕笏弥缝其阙攀龙讬凤麒麟门柔佞三国勝敗乃兵家常事神监收贮霜菅斯翚梭子蟹塔吊天津学生会联合报题外蛙蝈危寄先见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