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膏柱的意思、膏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膏柱的解釋

古代一種酷刑,即炮烙之刑。《文選·陸倕<石阙銘>》:“刑酷然炭,暴踰膏柱。” 李善 注引《六韬》:“ 紂 患刑輕,乃更為銅柱,以膏塗之,加於然炭之上,使有罪者緣焉。滑跌堕火中, 紂 與 妲己 笑以為樂,名曰炮烙之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膏柱"一詞在現代漢語權威詞典中未見收錄,其含義需結合構詞法和相關詞語進行推測分析:


一、詞義推測與語言學分析

  1. 字義拆解

    • 膏:本義指油脂(《說文解字》:"膏,肥也"),引申為肥沃、潤澤(如"膏腴之地"),或指濃稠物質(如"藥膏")。
    • 柱:指支撐建築物的垂直構件(《說文解字》:"柱,楹也"),象征支撐、核心(如"中流砥柱")。

      二者組合可能指具有支撐作用的油脂類物質,或比喻核心的滋養成分。

  2. 可能存在的特殊含義

    • 專業領域術語:在中醫藥或化工領域可能存在特指(如某種潤滑劑成分),但需專業文獻佐證。
    • 方言或古語遺存:部分方言或古籍中或有類似表述,如閩南語"膏"(kō)可指黏稠物,"柱"(thiāu)有固定之意,組合或指"黏着支柱的材料"。

二、與近音詞的辨析

需注意與以下常見詞的區分:


三、權威建議

若需精确釋義,建議查閱以下工具書: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3.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結論

"膏柱"非常用詞,其定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在缺乏權威釋義時,建議優先使用"膏粱""膏肓"等規範詞彙以避免歧義。

網絡擴展解釋

膏柱(拼音:gāo zhù,注音:ㄍㄠ ㄓㄨˋ)是古代一種殘酷刑罰,即“炮烙之刑”。其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解釋
指商纣王時期發明的酷刑:将銅柱表面塗抹油脂後架在炭火上,逼迫受刑者在高溫滑膩的銅柱上行走,最終墜入火中燒死。此刑因《六韬》記載而廣為人知,纣王與妲己曾以此取樂。

二、曆史文獻佐證

  1. 出自《文選·陸倕<石阙銘>》:“刑酷然炭,暴踰膏柱。”李善注解引《六韬》描述纣王為加重刑罰改良銅柱,以油脂增強其滑性。
  2. 現代網絡釋義沿用古籍定義,強調其作為暴政象征的曆史意義。

三、字詞解析

注:因資料來源多為網絡辭書,建議結合《史記》《六韬》等古籍進一步考據。

别人正在浏覽...

奧府棒子糊塗報知搏動不恰好讒诋蠢殷辏集代谷倒跌敵工端五方額烽柝概擧黃眉環眼馬怙惡疆徼角菱矯俗嫁娶進規拘押所刻期老甲魚連甍接棟料世寮宰黎山老姆爐箅子蘆雪男閨蜜譊譊蓬蓬勃勃辟道阡眠情同手足青瑤簡親廟缺絶日沒處天子喪明伸恩聲聞乘受律耍威風殊方異域松葉檀溪童生退那忘情聞風而動相地襄羊鄉意顯薦小拘惜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