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缟衣的意思、缟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缟衣的解釋

(1).白絹衣裳。《禮記·王制》:“ 殷 人哻而祭,縞衣而養老。” 鄭玄 注:“ 殷 尚白而縞衣裳。”《列子·黃帝》:“ 子華 之門徒皆世族也,縞衣乘軒,緩步闊視。”

(2).用以比喻潔白的梅花或羽毛。 宋 蘇轼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詩:“海南仙雲嬌堕砌,月下縞衣來叩門。” 明 何景明 《畫鶴賦》:“儼縞衣而不驚,騰玉羽而将翔。”

(3).舊時居喪或遭其他兇事時所著的白色衣服。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葉法善》:“發引日,敕官縞衣祖送於國門之外。”《明史·史可法傳》:“渡 江 抵 浦口 ,聞北都既陷,縞衣發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缟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用白色生絹制成的衣裳,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例如《詩經·鄭風·出其東門》提到“缟衣綦巾,聊樂我員”,此處“缟衣”即指素色衣物。此外,《禮記·王制》中記載殷人“缟衣而養老”,鄭玄注釋“缟衣裳”為崇尚白色的體現。

  2. 比喻義
    可引申為潔白之物,如梅花或羽毛的雅稱。例如古人用“缟衣”形容梅花的高潔,或鳥類羽毛的純淨。

  3. 喪服用途
    舊時居喪或遭遇兇事時,人們會穿着白色缟衣,以示哀悼。這一習俗與古代喪禮文化密切相關。

文化意義
“缟衣”不僅是一種服飾描述,更承載了古代禮制、審美觀念和社會習俗。其白色象征樸素、哀思或高潔,在不同語境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需注意,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獻或文學修辭。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缟衣》的意思

《缟衣》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種意思。最常見的意思是指白色喪服衣裳,特指官員家族成員喪禮時所穿的衣服。此外,它還可以指代白色的喪服、白色綢緞或喪服禮儀。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的部首劃分方法,可以将《缟衣》拆分為“纟”和“衣”兩個部首。其中,“纟”是纖維類的部首,表示與織物等相關;而“衣”是身體類的部首,表示與衣服等相關。根據筆畫統計,《缟衣》共有12畫。

來源與繁體

《缟衣》一詞源自古代漢字,以繁體字表示時為「縞衣」。繁體字中的「縞」意為白色斜紋織物,與「衣」合并在一起表示白色喪服。繁體字「縞」的構造和筆畫與簡化字「缟」相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缟衣》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書法風格,可以出現類似「缟衣」、「缟衣」、「缟衣」等寫法。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較為多樣,隨着社會的演變,漢字的造型和結構也有所變化。

例句

1. 他穿着一身白色《缟衣》,表現了對過世親人的哀悼之情。

2. 在古代,官員的家族成員在喪禮時都要穿上《缟衣》以示悼念。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缟衣懸衾(指以喪事為目的的張貼帛書)、缟素(指白色綢緞)、衣冠禽獸(形容卑鄙無恥的人)。

近義詞:白衣、白服、喪服。

反義詞:彩衣、喜服、婚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