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槁落的意思、槁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槁落的解释

枯落。《国语·晋语二》:“夫坚树在始,始不固本,终必槁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槁落”是汉语中描述植物枯萎凋零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槁”在《说文解字》中释为“木枯也”,本指树木失去水分后的干枯状态,如《庄子·列御寇》中“槁项黄馘”形容枯瘦的脖颈。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引申义标注为“枯干;干瘪”。“落”在甲骨文中象草木凋谢之形,《尔雅·释诂》解作“坠也”,《广雅》进一步说明“去也”,特指植物器官的自然脱落过程。

二、文献释义 该词组合使用时,多呈现动态的衰败过程。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槁谓草木,落谓零坠”的注解,明确揭示了二者的递进关系:先有槁(枯干)的质变,后有落(脱落)的形态改变。现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将该词条释为“枯萎凋落”,如《荀子·劝学》中“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的语境,暗含环境导致槁落的哲学隐喻。

在文学应用中,“槁落”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宋代诗词中“庭柯槁落闻秋声”的描写,既符合《汉语大词典》中“草木凋谢”的基本释义,又通过《文心雕龙》所强调的“物色相召”手法,营造出萧瑟的意境氛围。

网络扩展解释

“槁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槁落(拼音:ɡǎo luò)指枯落、凋零,常用于描述植物因失去生命力而干枯脱落的状态。该词由“槁”(枯干)和“落”(凋落)组合而成,字面与引申义均强调事物衰败的过程。


二、出处与引证

最早出自《国语·晋语二》:“夫坚树在始,始不固本,终必槁落。”
译文:树木的坚固在于根基,若根基不牢固,最终必然枯落。此句以树木为喻,强调基础稳固的重要性。


三、用法与示例

  1. 古籍引用:如《国语》中用于比喻事物根基不牢导致的衰败结果。
  2. 现代用法: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描述自然现象或引申为精神、事业的衰落。
    例句:秋风萧瑟,草木槁落,满目萧然。

四、相关词汇


五、扩展参考

若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或现代延伸含义,可查阅《国语》原典或权威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饼白硃砂伴唱傍人门户变羽比日补代惨遭不幸长墟晨膳垂精炊帚出令东圊督护讹杂饭主封阶風流倜儻负离子附赘悬疣红灯照回睠洊经剑客旧洿菊花杯钧容班课易腊田寥远离伦令星廪然落得驴熊马医迷败命令主义迷信排荡陪绑乳狗爇腾腾赏激生路适妇树发塾徒痠痛随踵贪垢讨针线天室铁色外篇完福魏公子衔思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