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良的意思、膏良的详细解释
膏良的解释
谓土地肥美。《晋书·桓冲传》:“ 南平 孱陵县 界,地名 上明 ,田土膏良,可以资业军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 白起渠 溉三千顷,膏良肥美,更为沃壤也。”
词语分解
- 膏的解释 膏 ā 肥,肥肉: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脂油: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膏 à 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上:
- 良的解释 良 á 好:良好。善良。良辰美景。良知良能(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家指人类不学而知的、不学而能的、先天具有的判断是非与善恶的能力)。良莠不齐。 很:良久。良多趣味。用心良苦。 诚然,的确:“古人秉烛夜游
网络扩展解释
“膏良”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土地的肥沃与丰饶。以下是其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膏良”指土地肥美、富饶,强调土壤的肥沃程度和适宜耕种的特性。
二、词源解析
-
“膏”:
- 本义为油脂、肥肉,引申为肥沃、润泽,如“膏壤”即指肥沃的土地。
- 在“膏良”中,侧重形容土地如油脂般滋养作物。
-
“良”:
- 本义为良好、优质,此处强调土地的优质特性,与“膏”组合后强化肥沃之意。
三、古籍例证
- 《晋书·桓冲传》提到“田土膏良,可以资业军人”,指土地肥美,可支持军队屯田。
- 《水经注·沔水二》记载“膏良肥美,更为沃壤”,描述白起渠灌溉后土地更加丰饶。
四、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如古地名解析或农业研究领域。
“膏良”是典型的文言词汇,通过“膏”与“良”的叠加,生动描绘出土地的丰饶状态。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晋书》《水经注》等典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膏良(gāo liáng)这个词是指用于治疗外伤或皮肤病的一种药膏。它是由两个部首组成的,左边的部首是“⺰”(艮旁),右边的部首是“粥”(米旁)。膏良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意指用于治疗伤口和疾病的药膏。在繁体字中,膏良的写法是「膏良」。
在古代,膏良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膏良的古字形写作「膏良」。
以下是膏良的例句:
1. 医生建议患者使用膏良来治疗烫伤。
膏良的一些组词包括:
1. 治疗 (zhì liáo) - 用膏良来治疗外伤。
2. 烧伤 (shāo shāng) - 使用膏良来治疗烧伤。
3. 皮肤病 (pí fū bìng) - 膏良可用于治疗皮肤病。
膏良的近义词可能包括其他药膏或药物,如橄榄油、麝香膏等。反义词可能与治疗相反,如伤口、病症等。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随时向我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