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覆溺的意思、覆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覆溺的解释

沉没。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覆溺者不可怒 帝轩 之造舟。” 宋 苏洵 《几策·审敌》:“天下之势如坐弊船之中,駸駸乎将入於深渊,不及其尚浅也,舍之而求所以自生之道,而以濡足为解者,是固忘覆溺之道也。” 元 贡师泰 《河决》诗:“虽云免覆溺,谁復解倒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覆溺(fù nì)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覆”和“溺”两个动词构成,其核心含义指倾覆淹没,多用于描述舟船翻沉导致人员或物体落水受淹的灾难性场景。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分层次解析其详细含义:


一、单字本义溯源

  1. 《说文解字》释为“覂也”,本义为翻转、倾覆,如“覆舟”即船体倒扣。引申为颠覆、灭亡,如《论语》“譬如覆巢”。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2. 《说文》作“休”,本义为淹没水中,如“溺水三千”。后引申为沉湎、沉迷(如“溺于声色”),但“覆溺”中保留其原始“淹没”义。

    来源:《康熙字典》水部


二、复合词“覆溺”的释义

核心义项:

指舟船倾覆导致人畜或物品沉没水中,强调灾难性结果。

例证:

《汉书·沟洫志》:“河水湓溢,覆溺官亭民舍。”

——描述河水泛滥淹没房屋,隐含“倾覆沉没”的动态过程。

引申义项:

  1. 比喻政权或事业崩溃消亡

    如《后汉书·皇甫规传》:“社稷几倾覆溺。”

    ——以“覆溺”喻指国家危亡。

  2. 泛指被水淹没的灾害

    清《治河方略》:“堤防溃决,田庐覆溺。”

    ——指洪水淹没农田房屋。


三、权威词典释义摘录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覆溺:倾覆沉没。多指舟船翻沉。”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覆溺:船翻人溺。引申为覆灭。”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覆溺:淹没;覆没。亦喻覆灭。”


四、文化语境与典型用例

“覆溺”在文献中常关联两类语境:


结论:

“覆溺”作为古汉语词汇,以“倾覆沉没”为本义,核心用于描述水上灾难,后扩展至比喻性消亡。其释义需结合动态过程(覆)与结果(溺),符合《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的界定。

网络扩展解释

“覆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含义为沉没,多用于描述船只或物体完全被水淹没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引证与用法

  1. 古代文献:

    • 宋代苏洵在《几策·审敌》中比喻国家危机:“天下之势如坐弊船之中……是固忘覆溺之道也”,将“覆溺”引申为陷入危险境地。
    • 元代贡师泰的《河决》诗:“虽云免覆溺,谁復解倒悬”,进一步以自然灾难暗喻社会困境。
  2. 现代解释: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仍保留“沉没”的本义,如形容船只倾覆沉入水中。

三、其他观点辨析

部分资料(如)提到“覆溺”可比喻“陷入困境无法自拔”,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典籍或主流词典,可能是对古文的引申解读,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四、总结

“覆溺”核心含义明确为“沉没”,古代文献中偶有比喻性用法,但现代多沿用其本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抱朴子》《苏洵文集》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骜骜百长败家相百苛白粮殡穸朝阳丹凤超转诚恐斥夺吹毛求疵点集电闪樊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披高秩贡篚鬼笔黄脸婆黄蔷薇回疆互利昏惨火甲僭拟减缩亏缺老套理据砻砻龙钟管罗盘买卖婚姻鸣顾鸣天鼓破衲疏羹穹石旗旗凄锵蝺偻驱纳荣赫糅杂十二客饰奬水淀四裔松柏之客肃谒堂鼓条榦托势托宿网罭威望素著无风起浪吴王五味神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