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堂鼓的意思、堂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堂鼓的解释

(1).旧时官府公堂上设置的鼓。击以聚众,或申报紧急公务。《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巡道﹞不发牌,也不飞票,三不知,带了二三十名兵快,巡到 武成县 来,也不进察院,一直径进县堂上坐下,击了三下堂鼓,那些三班六房衙役渐渐齐拢来。”京剧《四进士》第十一场:“本道放告,自有日期,你为何擅击堂鼓!”

(2).打击乐器。又名同鼓。以木为框,形略圆,鼓腹,两面蒙牛皮,演奏时悬于木架,以木槌敲击。常用于戏曲乐队和民间乐曲演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堂鼓是中国传统打击乐器的一种,其名称与形制、用途密切相关,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以下释义:


一、基本定义与形制特征

堂鼓又称“同鼓”,是一种中型的膜鸣乐器,鼓身木制呈桶形,两面蒙牛皮或蟒皮,中部略凸,通过双槌敲击发声。《汉语大词典》定义为:“旧时官府公堂上设置的鼓。亦泛指厅堂上所用的鼓。” 其形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描述为“鼓身中间粗,两端略细,两面蒙皮”。


二、历史功能与文化象征

  1. 礼制与威仪象征

    古代官署公堂设鼓,用于宣告升堂、传递信号或震慑讼众,如《清会典》载:“衙署门外立堂鼓,民有冤抑击鼓申诉。” 这一功能使其成为古代司法制度的象征性器物。

  2. 仪仗与庆典用途

    作为仪仗乐器的堂鼓多用于宫廷典礼、宗教仪式及民间节庆。《中国音乐词典》指出,堂鼓在清代卤簿仪仗中列于“丹陛大乐”阵容,以壮声势。


三、艺术表演中的现代应用

在戏曲、民乐及舞蹈伴奏中,堂鼓是控制节奏的核心乐器: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3. 昆冈 等纂修.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七十三》. 光绪朝刻本.
  4.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中国音乐词典》.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6.
  5. 刘吉典. 《京剧音乐概论》.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
  6. 乐声. 《中华乐器大典》.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5.
  7. 李民雄. 《中国打击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9.

网络扩展解释

“堂鼓”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结合不同来源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古代官衙用途

  1. 功能与象征
    旧时官府公堂上设置的鼓,用于召集人员或紧急公务通报。例如《醒世姻缘传》提到官员通过击堂鼓召集衙役。这一用途体现了古代行政制度的仪式感与权威性。

二、传统打击乐器

  1. 结构与名称
    堂鼓又称“同鼓”“战鼓”,属棰击膜鸣乐器。鼓框木制,两面蒙牛皮,形制略圆且鼓腹突出。现代常见规格为鼓高33厘米,鼓面直径22-32厘米,尺寸不同导致音色差异(高亮或宽厚)。

  2. 演奏与音效
    演奏时悬于木架,用双木槌敲击。因鼓面较大,敲击位置不同可产生音高变化:鼓心音低沉,鼓边音较高,力度范围广,适合渲染情绪。常用于戏曲伴奏、民间乐曲及现代民乐合奏。

  3. 文化延伸
    成语“堂鼓”比喻声势浩大、庄重威严的场景,如“敲响堂鼓”形容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文献或音乐应用场景,可参考权威词典或传统音乐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暗中作梗白玉轴逼晚伯姜铛鬲刺填耽毵打招呼独家院顿防督造繁文缛礼奋迅甫白赶庙会国粹龢协黄腻腻还童蹇蹇贱宗叫奡憍慢借索景夜疾时具体化老成见到乐呵呵辽碣利势吏政蛮庭蛮纸毛难族排车乾鉴情伤热腹睿慈入眠三隣四舍散射淑弟铄金点玉死契死限松圆所向克捷素足听风就是雨同纽推委屯防唾地成文僞夫五四青年节下性子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