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明,高远。《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三国 魏 王弼 注:“进处高洁,不累於位;无物可以屈其心而乱其志,峩峩清远,仪可贵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会稽 贺生 体识清远,言行以礼。”《南史·柳世隆传》:“在朝不干世务,垂帘鼓琴,风韵清远,甚获世誉。” 明 唐顺之 《送彭通判致仕序》:“且君之居官,清远閒散,翛然絶不以声利自污。”《再生缘》第四回:“精神清远真非俗,风度温柔果出羣。”
(2).清美,幽远。 唐 钱起 《过桐柏山》诗:“赏心无定极,仙步亦清远。” 宋 苏轼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 黄州 山水清远,土风厚善。”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 郑 许 田野间,二三月有一种花,蔓生,其香清远。” 清 恽敬 《西园记》:“ 敬 行天下山水, 浙 西 严陵江 上,最为清远。”
“清远”一词可从词义和地名两个维度进行解释:
清明高远
形容人的品格或意境清正明澈、志向远大。如《世说新语》提到“体识清远”,指人见识高明、言行有礼。唐代钱起诗句“仙步亦清远”也体现了这一含义。
清美幽远
多用于描绘自然景致或艺术风格的清新深远。例如苏轼评价黄州“山水清远”,宋代朱弁描述花香“清远”。
历史渊源
南朝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设“清远郡”,始得此名,寓“清明广远”之意,寄托治理边疆需开明长远的理念。
地理位置
位于广东省中北部,北接湖南、广西,南邻广州、佛山,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融的前沿,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对接地。
别称“凤城”
因地图轮廓形似凤凰而得名,亦有“珠三角后花园”之称,以生态资源丰富著称。
扩展说明:作为地级市,清远于1988年正式设立,兼具工业改革先行地与自然人文景观的双重特色。
清远是一个地名词,代表一个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的中部地区。
清远的部首是水(氵)和原(厂),拆分后的部首和总笔画数分别为三和二十。
清远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的文献。当时,这一地区被称为“清远县”,取自于当地的山清水秀和林木茂盛。
清远的繁体字为「清遠」。
古代对于清远的汉字写法有一定的变化。以明代为例,清远可以写作「淸遠」。
1. 我来自清远,这是一个美丽宜居的地方。
2. 我计划下个月去清远旅游,听说那里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
清远的组词可以有清远市、清远地区、清远风景等。
清远的近义词可以是淸遠、清遠,都是指相同的地名。
清远的反义词可以是拥挤、喧闹,指与清远相反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