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引导而使和顺。《国语·周语上》:“ 宣王 伐 鲁 ,立 孝公 ,诸侯从是而不睦。 宣王 欲得国子之能导训诸侯者。”按,《史记·鲁周公世家》作“道顺”。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顺,一作‘训’。” 张守节 正义:“道音导,顺音训。”
“导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细微差异,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现代常用解释
指“指导和训练”,强调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提升技能或知识。例如在教育、职场培训等场景中,导师通过系统化方法帮助学员成长。
例句:医疗康复中,医生对患者进行针灸和“引导训练”(即导训),帮助恢复语言能力。
古代文献释义
源自《国语》《史记》等典籍,意为“引导而使和顺”,多用于描述通过教化使群体或诸侯国关系和谐。如《国语·周语上》记载周宣王寻求能“导训诸侯”的人才以平息纷争。
由“导”(引导)和“训”(教导、规范)组合而成,体现“引导+规范”的双重含义。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文献中“导训”与“道顺”“导训”存在通假现象,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查阅《国语》或《史记》相关篇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