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忿懥的意思、忿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忿懥的解释

亦作“ 忿疐 ”。亦作“ 忿懫 ”。发怒。《礼记·大学》:“所谓脩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 郑玄 注:“懥,怒貌也。或作懫,或为疐。”《大戴礼记·武王践阼》:“杖之铭曰:恶乎危?於忿疐。恶乎失道?於嗜慾。恶乎相忘?於富贵。”《书·多方》“叨懫日钦” 孔 传:“故亦惟有 夏 之民,贪叨忿懫而逆命。” 宋 司马光 《叙清河郡君》:“君性和柔敦实,自始嫁至於瞑目,未尝见其有忿懥之色,矫妄之言。” 汪东 《革命今势论》:“苟有读史至此者,宜皆流涕痛哭,忿懥之念,波涌云集,挥之不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忿懥(fèn zhì)是汉语中一个形容情绪激烈波动的文言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因愤怒、怨恨而情绪激动,难以自控的状态。以下从权威辞书角度解析其详细意义与用法:


一、基本释义

  1. 愤怒至失控

    指因强烈的愤恨或不满导致情绪爆发,表现为面容改变、言行失态。

    《汉语大词典》 释为:“愤怒怨恨,形于颜色。”

    《古代汉语词典》 强调其“因怒而气盛”的心理状态。

  2. 怨恨郁结

    侧重内心长期积压的愤懑,如《礼记·大学》经典用例:

    “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

    此处指怨恨情绪会扰乱心智的平和。


二、字形与词源


三、古典文献用例

  1. 《礼记·大学》(儒家经典)

    “忿懥”与“恐惧”“好乐”“忧患”并列,作为需克制的四种偏执情绪,体现儒家修身思想。

    原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

    (参考:中华书局《礼记译注》)

  2. 《朱子语类》(理学著作)

    朱熹阐释“忿懥”为“怒之甚者”,强调其超越一般恼怒的激烈程度。


四、近义词辨析

词汇 侧重含义 情绪强度
忿懥 愤怒失控,形于外 ★★★★☆
愤怒 一般性生气 ★★★☆☆
愤懑 郁结于心,未爆发 ★★☆☆☆
恚怒 因不满而生恨(书面语) ★★★☆☆

五、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今多见于研究古典文献、哲学思想或文学创作领域,日常口语中已罕用。需注意其与“愤懣”“愤慨”等词的语境差异——“忿懥”更强调情绪外显的失控感。

说明:因权威在线词典(如《汉语大词典》《辞源》)未开放免费网络版,释义依据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出版的经典辞书及古籍注本。建议查阅纸质版《汉语大词典》第7卷第611页或《礼记》通行注译本以获完整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

“忿懥”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愤怒、发怒的情绪状态。以下是关于该词的详细解释:

1.发音与基本含义

2.词源与古籍引用

3.用法与场景

4.近义词与延伸

“忿懥”是一个与愤怒相关的古汉语词汇,读音为fèn zhì,强调因外界刺激引发的剧烈情绪反应。其用法多见于经典文献,现代语境中可结合修身养性的理念理解其深层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礼记》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败本百里之命白通帽悲东门北纮北马兵曹采掠钗镊茶楼超然远举诧事成功率搐风歠醨鞑虏大庖惇慎额山风羊覆策硅谷过了庙不下雨顾问海立云垂夾辂监牢溅沫截拿鲸鲲金蕉叶矿镤连架连路流喝露表梦笔门外人邈蛮蜜恋明敞鸣骥难以置信捏手捏脚呕苻拍纸簿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秋凋食匕驶足四生俗缘侗长铜沟铜界土烟无所依归武卒相错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