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锡命的意思、锡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锡命的解释

天子有所赐予的诏命。《易·师》:“王三锡命。” 孔颖达 疏:“三锡命者,以其有功,故王三加锡命。” 唐 张九龄 《恩赐乐游园宴应制》诗:“寳筵延锡命,供帐序羣公。” 清 姚鼐 《明赠太常卿山东左布政使张公祠碑文》:“事闻,赠公太常卿。妻 方夫人 、妾 陈氏 皆被锡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锡命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字源、古典文献及历史用法综合考释:

一、字义溯源

  1. 古同“赐”,《说文解字》释为“予也”,指上位者给予下位者赏赐。在周代金文及《尚书》中,“锡”多用于君王赏赐臣属土地、器物或荣誉(如《尚书·禹贡》“九江纳锡大龟”)。

  2. 甲骨文象“口发令于卩(跪坐之人)”,本义为发布命令,引申为爵位、封号等法定身份凭证(《周礼·春官》“典命掌诸侯之五仪”)。

二、词义解析

锡命特指君主颁布诏书,赐予臣子爵位、封地或特殊荣典的仪式性行为,包含三层核心语义:

三、经典文献用例

  1. 《诗经·大雅·韩奕》

    “王锡韩侯,淑旂绥章” 描述周宣王赐韩侯旌旗仪仗,为锡命仪典的文学写照。

  2. 《春秋·庄公元年》

    “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 记周庄王追赐鲁桓公爵命,见《春秋公羊传》“锡者何?赐也;命者何?加我服也”。

四、历史演变

汉代后随中央集权强化,“锡命”渐转为帝王对勋臣的法定封赠制度。唐代《开元礼》详载锡命礼仪,明代《大明会典》规定“凡亲王嗣位,遣使锡命”(卷五十八),其制度形态延续至清代。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第7卷第108页.
  2. 许慎. 说文解字注[M]. 段玉裁, 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卷十四.
  3. 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 周易正义[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师卦注疏.
  4.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M]. 中华书局, 2009: 僖公二十八年传.
  5. 孙希旦. 礼记集解[M]. 中华书局, 1989: 王制篇释锡命礼.

网络扩展解释

“锡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权威资料综合解释:

  1. 核心含义
    根据、和,“锡命”指天子赐予诸侯或臣子的诏命,常见于古代文献。其中“锡”通“赐”,表示赏赐;“命”指诰命、封赏。例如《易经·师卦》提到“王三锡命”,即君王多次赐予封赏。

  2. 字义与用法

    • 锡:本义为金属元素,但古汉语中常假借为“赐”,如《诗经》《左传》中均有“锡”表赏赐的用法()。
    • 命:指官方文书或天命,如爵位、服饰等荣誉的授予()。
  3. 常见误解辨析
    部分解释(如)将“锡命”误释为“命运多舛”,可能与“锡”的现代含义混淆。但根据权威典籍和词源考证,该词本义与“赐予诏命”相关,而非指命运不佳。

  4. 文学与历史用例
    唐代张九龄诗句“宝筵延锡命”及清代姚鼐的碑文记载,均体现“锡命”用于描述帝王封赏的场景(、)。

该词需结合古文语境理解,现代使用较少,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左传》《易经》等原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百步王白专报効不饥不寒不恪不式策谋涔云称当诚贞晨离冲雨蠢类存底儿大贝打碑打闹台丹笔都酿繁穰飞米转刍风雨交加坟丘负戴高寄遘纷诡驳汗颜合长会杂户尉家至人说稽覈荆山之玉进谢极于台可擦擦狼吞虎餐缧绁之忧冷窗冻壁临河欲鱼楣栋面佷明示陌头普降釺焊清身洁己青阳器小鸲掇人微言贱塞狗洞三萧碑释险说什万字顶头巾委过于人五晓嬉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