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身不顾的意思、奋身不顾的详细解释
奋身不顾的解释
犹奋不顾身。 宋 苏轼 《与章子厚书》:“愚夫小人,以一言感发,犹能奋身不顾,以遂其言。” 宋 秦观 《贺孙中丞启》:“三朝充諫諍之官,奋身不顾。”
词语分解
- 奋身的解释 谓奋力投身于某一活动。《后汉书·班超传》:“ 平陵 人 徐干 素与 超 同志,上疏愿奋身佐 超 。” 宋 苏轼 《张仲可左班殿直制》:“尔能奋身,以除民害。”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倭患
- 不顾的解释 .不回头看。《史记·刺客列传》:“於是 荆軻 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 林宗 异而问之:‘甑破可惜,何以不顾?’ 叔达 曰:‘甑已破,视之无益。’”.不顾念;不照顾。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权威来源综合解释,“奋身不顾”的含义及用法如下:
、3、
一、基本释义
意为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地行动。形容在危急时刻毫无保留地奉献自身,常用于描述忠义之士或勇者的决绝行为。
二、典源解析
最早见于苏轼《与章子厚书》:"愚夫小人,以一言感发,犹能奋身不顾,以遂其言。"后秦观在《贺孙中丞启》中化用:"三朝充谏诤之官,奋身不顾。"
三、近义辨析
与"奋不顾身"系同源成语,二者核心含义相同。区别在于:
- "奋身不顾"侧重身体力行式的牺牲
- "奋不顾身"使用频率更高
- 均属中性偏褒义词汇
四、使用场景
适用于描写:
• 忠臣死谏(如中谏官事例)
• 见义勇为行为
• 军事领域的牺牲精神
• 重大危机时的忘我奉献
该成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历史文献或书面语中。如需查看具体典故原文,可参考汉典或查字典的权威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奋身不顾:这个词是指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投身于某种事业或任务之中,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决心。
拆分部首和笔画:奋 (力) + 身 (身体) + 不 (一刀两半)
来源:奋身不顾一词的来源较为广泛,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言文中。这个词在文学作品、历史事件以及人物故事中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敢于献身、无畏艰险的人。
繁体字:奮身不顧
古时候汉字写法:奋身不顾一词的古代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保留了相同的意义和发音。
例句:他为了追求公正与平等,奋身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那场社会运动中。
组词:奋发、奋力、身体力行、不顾一切
近义词:奋不顾身、毅然不顾、义无反顾
反义词:顾身不奋、迟疑不前、杞人忧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