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的意思、分寸的詳細解釋
分寸的解釋
[proper limits for speech or action;sense of propriety] 指說話或做事的適當标準或限度
沒分寸
不講分寸
詳細解釋
(1).一分一寸。比喻微小。《戰國策·齊策三》:“ 孟嘗君 重非諸侯也,而奉我四馬百人之食。我無分寸之功而得此,然吾毀之以為之也。” 唐 韓愈 《孔君墓志銘》:“凡在幕府,唯公無分寸私。” 明 方孝孺 《答鄭仲辯書》二:“僕守一官,無分寸補世教,近髮有白者而已。”
(2).短暫的時間。《北史·高允傳》:“ 允 聞之,謂著作郎 宗欽 曰:‘ 閔湛 所營,分寸之間,恐為 崔 門萬世之禍,吾徒無類矣。’未幾而難作。” ********* 《青春》:“其他風騷雅士,或秉燭夜遊;勤事勞人,或重惜分寸。”
(3).說話或做事應掌握的尺度,界限。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橫死眼,不識好人,招禍口,不知分寸。”《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你我向來相憐相愛,相敬如賓,就説閨房之中甚於畫眉,也要有個分寸。” 草明 《乘風破浪》第四章:“他似乎怕傷她的心,很注意講話的分寸。”
詞語分解
- 分的解釋 分 ē 區劃開:分開。劃分。分野(劃分的範圍)。分界。分明。條分縷析。分解。 由整體中取出或産生出一部分:分發。分憂。分心勞神。 由機構内獨立出的部分:分會。分行(俷 )。 散,離:分裂。分離。分别。
- 寸的解釋 寸 ù 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一尺的十分之一:尺寸。 短小:寸土。寸陰(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寸心。寸步難行。 姓。 筆畫數:; 部首:寸;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分寸”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分寸”指在言語或行為中把握適當的限度,既不過分也不欠缺,體現人際交往的智慧與修養。其核心在于對事物輕重緩急的準确判斷,例如“開玩笑不知分寸”即指言行失當。
二、詞源與演變
- 本義:原指度量單位“分”與“寸”,比喻微小。如《戰國策》中“奉我四馬百人之食”以分寸形容饋贈之微薄。
- 引申義:自元代起逐漸用于形容言行的節制,如《西廂記》中“招禍口,不知分寸”。
三、使用場景與示例
- 人際交往:需注意談話深淺,如“閨房之中甚於畫眉,也要有個分寸”(《兒女英雄傳》)。
- 職場溝通:領導講話講究“有分寸”,避免極端表達。
- 自我管理:如“染上酒瘾”屬于行為失控,即缺乏分寸。
四、相關注意事項
- 文化差異:不同場合對分寸的标準可能變化,需結合具體情境調整。
- 過度與不足:過于保守易失機會,過于冒進則易引發沖突。
五、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尺度、節制、適度。
- 反義詞:失當、過度、放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用法或現代實例,中的文學作品及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分寸(fēn cun)是一個漢字詞語,有着多重含義。下面将分别介紹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分寸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刀”字旁,右邊是“木”字旁。它一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分寸”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在古代,《論語》中的多個章節中都有關于“分寸”的讨論,強調人的言行要合乎正道。因此,“分寸”一詞在後來逐漸演化為指代言行得體、得當的意思。
繁體:
在繁體字中,“分寸”這個詞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發生改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在書寫形式上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比現代簡化,所以“分寸”的古字寫法略有不同,但整體上仍可辨識。
例句:
1. 做事要有分寸,不可過于沖動。
2. 在社交場合上,要注意言談的分寸。
組詞:
分寸可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搭配,比如:把握分寸、守住分寸、超出分寸、分寸得當等。
近義詞:
得體、得當、適度、適度恰到好處。
反義詞:
過度、失當、不恰當。
希望這些簡要的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