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肥遗的意思、肥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肥遗的解释

(1).鸟名。《山海经·西山经》:“﹝ 英山 ﹞有鸟焉,其状如鶉,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癘,可以杀虫。”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肥遗鸟》:“肥遗似鶉,其肉已疫。”

(2).蛇名。《山海经·北山经》:“﹝ 浑夕之山 ﹞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 华山 有蛇名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肥遗蛇》:“肥遗为物,与灾合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肥遗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两种异兽名称,分别具有不同的形象与象征意义。

一、蛇身神兽 《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此处描述的肥遗是蛇形异兽,具有双身一首的外形特征,被视为旱灾的预兆。晋代郭璞注释时称其“主旱气”,进一步强化了其与自然灾异的关联性。

二、独足鸟类 《汉书·五行志》中提及:“刘歆以为,羽虫之孽,其色黄,其食黍,其心塞,其病在腹,厥异肥遗。”此处肥遗被描述为黄色独足鸟类,属于汉代灾异学说中象征阴阳失衡的“羽虫之孽”,与蝗灾等农业灾害存在关联。

两种记载均反映出古人通过动物异象解释自然现象的认知体系,其形象差异可能源于不同时期地域文化的演变。该词在《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中均有收录,属于典型的中国古代神话生物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肥遗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异兽,在《山海经》中记载了三种不同形态,主要分为蛇类和鸟类两类,具有预示旱灾的特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蛇类形态

  1. 一首双身蛇
    记载于《北山经·浑夕山》,描述为“一首两身”的怪蛇,出现时预示国家大旱。这种形态被认为是“涸水之精”,古人将其形象绘制于墓室或棺椁上,以保持干燥、防腐。

  2. 六足四翼蛇
    出自《西山经·太华山》,形似普通蛇类但长有六足四翼,出现则“天下大旱”。此形态被考古学家称为“肥遗纹”,常见于青铜器纹饰,象征神秘力量。


二、鸟类形态

记载于《西山经·英山》,外形如黄色鹌鹑,喙呈红色。传说食用其肉可治疗疫病、驱除寄生虫。


三、象征意义与文化影响

  1. 旱灾预警
    无论蛇或鸟形态,肥遗出现均被视为大旱之兆,可能与古代对自然灾害的具象化崇拜有关。
  2. 墓葬用途
    因具有“干燥”特性,其形象被用于墓葬装饰,以保护墓室环境。

四、文献差异

需注意《山海经》不同篇章对肥遗的记载存在差异,例如: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山海经》原文或权威考古研究(参考、2、6、7)。

别人正在浏览...

暴敛横征拔树撼山悲嘶笔记陛卫粲者成家立业迟货赐紫樱桃摧勒大息笃敬飞翻肛瘘韩獹黑石脂鸿纤厚泊后来画凭豁劲护照角较晋级箕潁眷识卡通宽敞哭奠溃逃困境刘白涖政隆崇马上吹门中人渺绵麑鹿妻荣夫贵棋肆逑耦戚言鹊鸣檐踆躔趣势日窟日铸山野收拙爽法水豹囊书空属辟天爷调摄同笔研推科僞俗销铄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