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监的意思、软监的详细解释
软监的解释
犹软禁。《水浒传》第六二回:“ 卢俊义 道:‘小人一时愚蠢,被 梁山泊 吴用 ,假供卖卦先生来家,出口讹言,煽惑良心,掇赚到 梁山泊 ,软监了两个多月。’”《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石璧 被本府软监,追逼不过,鬱成一病,数日而死。”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我们还是软监, 敬老 竟似重囚了。”
词语分解
- 软的解释 软 (軟) ǎ 柔,与“硬”相对:柔软。软席。软卧。软缎。软话(温和的话)。软绵绵。 懦弱:软弱。欺软怕硬。 容易被感动或动摇:心软。耳软。 不用强硬的手段进行:软磨(?)。软禁。软刀子(喻使人在不知
- 监的解释 监 (監) ā 督察:监察。监控。监测。监护。监考。监听。 牢,狱:监狱。监押。监禁。坐监。 监 (監) à 古代官名或官府名:太监(宦官,阄人)。国子监。钦天监(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府)。监生(在国子
专业解析
"软监"并非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标准词汇,它是一个在特定语境下(如社会学、新闻评论或网络用语)被创造或使用的非正式表达,用来描述一种非物理强制性的限制人身自由或控制行为的方式。其核心含义和特点如下:
-
核心定义:
- 非物理限制的控制手段:指不通过传统的监狱、手铐、牢房等物理隔离或束缚手段,而是利用其他方式实现对个体或群体行动自由、社会交往、信息获取等方面的实质性限制或控制。
- 目的性限制:其目的是为了达到类似于监禁的效果,即限制目标对象的自由活动范围、接触外界的能力或自主决策权,但手段更为隐蔽或间接。
-
主要特征与表现形式:
- 心理与精神施压:通过恐吓、威胁、持续的精神打压(如贬低、侮辱、制造恐惧)使受害者因害怕而自我限制活动范围或行为,不敢离开特定环境或接触特定人。
- 经济与社会控制:切断经济来源(如没收工资卡、禁止工作)、破坏社会关系(如阻挠与亲友联系、散布谣言孤立受害者)、剥夺基本生活资源(如限制使用通讯工具、交通工具)等方式,使受害者丧失独立生存和寻求外界帮助的能力,被迫留在控制者设定的范围内。
- 信息封锁与监控:严密监控通讯(监听电话、检查信息)、限制或切断其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如断网、没收电子设备),使其处于信息孤岛状态,无法了解外部情况或求助。
- 利用环境或规则:在特定环境(如某些封闭式工作场所、家庭)中,利用管理规则、家规或不成文的潜规则,限制人员的出入自由或对外联络,形成事实上的禁锢。
-
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区别于“软禁”:“软禁”通常指官方或半官方行为,将某人限制在住所或特定地点(如宾馆),有看守但条件相对较好。“软监”更强调手段的非物理性和隐蔽性,目的和施加者可能更广泛(如家庭暴力中的控制、职场霸凌、特定组织对成员的控制)。
- 区别于“家暴”(控制型):“软监”可以是家庭暴力中实施控制的一种手段(如经济控制、社交隔离),但“软监”的概念可能超出家庭范畴,应用于更广泛的社会关系或组织环境中。
“软监”描述的是一种通过心理操控、经济控制、信息封锁、社会关系破坏等非暴力、非物理强制手段,实现对个体人身自由和自主权进行实质性限制或剥夺的状态或行为。它反映了在非传统监禁形式下,个体自由仍可能受到严重侵害的社会现象。
参考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 商务印书馆. (该词典未直接收录“软监”,但其中关于“控制”、“限制”、“自由”等词条的定义有助于理解“软监”的构成要素)。
- 人民网. (2023). 警惕新型家庭暴力:“软暴力”与精神控制同样致命. 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23/0515/c1008-32678945.html (此文分析了家庭中非物理暴力的控制形式,与“软监”概念高度相关)。
- 全国妇联. (2020). 《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报告. http://www.women.org.cn/art/2020/11/25/art_24_175348.html (报告探讨了包括经济控制、精神侵害等在内的非肢体暴力形式,为理解“软监”在家庭场景下的表现提供了权威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软监”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ruǎn jiān,其核心含义为“软禁”,即通过非暴力手段限制他人自由,通常表现为监视居住或变相拘禁。以下是详细解析:
1.基本定义
- 指以非公开、非正式的方式限制人身自由,例如将人控制在特定场所,但不使用牢狱等强制措施。与“软禁”同义,强调手段相对隐蔽或温和。
2.历史与文学出处
- 《水浒传》第六二回:描述卢俊义被梁山泊吴用设计软监两个多月,体现该词在古典小说中的使用。
-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石璧因被软监而郁结成病,最终身亡,说明其作为古代司法或权力压制的表现。
- 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会狱》:通过“软监”与“重囚”的对比,进一步明确其程度差异。
3.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古代或特定情境下的非正式拘禁,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但可借喻某些变相限制自由的行为。
4.近义词与关联词
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可参考《水浒传》《醒世恒言》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览...
颁斌边敛辩省察警陈进陈乞凑浅毳冠待泮盗巢蹈矩循彠碓栅堕突独着罚首凤侣恭姜好样的鸿翼幻缘呼隆建安风骨角钱金华省金银台酒纠抗体枯筇老骨头棉毛裤缅匿法绵絮木葱南苑濆泉迁祧青郭球胆起薪任随孺婴三气伤残石栏干疏房説是弄非漱咽四合院儿孙登啸琐伏探胜梯峤团长王翦置田违殆惟谷谓号无向吾膝如铁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