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勾屚 ”。山名。在今 广西 北流县 东北。有山峰耸立如林,溶洞勾曲穿漏,故名。为道家所传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二十二洞天。见《云笈七籤》卷二七。 汉 置 勾漏置 , 隋 废。《晋书·葛洪传》:“以年老,欲鍊丹以祈遐寿,闻 交阯 出丹,求为 勾屚 令。” 唐 杜甫 《为农》诗:“远惭 勾漏 令,不得问丹砂。” 宋 杨亿 《到郡满岁自遣》诗:“无嫌 勾漏 僻,且得养丹砂。” 清 方文 《石臼行·赠崔正谊明府》:“莫疑 勾漏 乞丹砂,匪向 临卭 弹緑綺。”
“勾漏”是一个具有地理与历史文化双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山名与地理位置
勾漏山位于今广西北流市东北部,因山峰耸立如林,溶洞“勾曲穿漏”而得名。这里的地貌以喀斯特溶洞为主,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道教文化地位
勾漏山被道家列为“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二十二洞天,具有重要宗教意义。历史上许多文人方士慕名而来,如东晋葛洪曾请求担任勾漏县令以就近炼丹(《晋书·葛洪传》记载)。
诗词典故
唐代杜甫《为农》诗中提到“远惭勾漏令”,借葛洪之事表达归隐之意。
词语扩展含义
部分文献(如)将“勾漏”引申为“秘密泄漏”,但此用法较少见,可能属于现代引申义或特定语境下的比喻表达,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勾漏的核心含义指向广西北流的山脉及其历史文化,次要用法需谨慎考据。若需进一步了解溶洞景观或葛洪相关典故,可参考《云笈七签》《晋书》等古籍。
勾漏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倾倒、泄漏。它的拆分部首是刀刂和氵(水的偏旁),共有11个笔画。
勾漏这个词的来源较为复杂。从字义上来看,勾指的是倾斜、倾倒,漏指的是泄露、泄漏。勾漏的意思便是指倾斜泄漏、倒出来。而在中国古代,《说文解字》中解释勾漏为“酌也,漏也”。可见古时人们使用它来指酌酒、倒酒。
勾漏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勾漏」,形状和简体字相似,只是笔画结构稍微有些不同。
在古时候,汉字的古体写法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据史书记载,勾漏在古代的写法为「丩漏」。古体字的形状较为复杂,字形上的变化也较多。
以下为勾漏的例句:
1. 这个容器底部勾漏,饮料都漏出来了。
2. 他不小心打翻了酒杯,把酒勾漏了一些。
3. 这个水壶的盖子有点不严,会勾漏水。
一些与勾漏相关的词汇:
组词:倾泻、泄露、倾斜
近义词:溢出、泄出、倾出
反义词:储存、保持、防止泄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