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勾漏的意思、勾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勾漏的解释

亦作“ 勾屚 ”。山名。在今 广西 北流县 东北。有山峰耸立如林,溶洞勾曲穿漏,故名。为道家所传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二十二洞天。见《云笈七籤》卷二七。 汉 置 勾漏置 , 隋 废。《晋书·葛洪传》:“以年老,欲鍊丹以祈遐寿,闻 交阯 出丹,求为 勾屚 令。” 唐 杜甫 《为农》诗:“远惭 勾漏 令,不得问丹砂。” 宋 杨亿 《到郡满岁自遣》诗:“无嫌 勾漏 僻,且得养丹砂。” 清 方文 《石臼行·赠崔正谊明府》:“莫疑 勾漏 乞丹砂,匪向 临卭 弹緑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勾漏是汉语中兼具地理名称与道教术语双重含义的词汇,其核心释义包含以下三个层面:

一、基本释义

"勾漏"最早作为山名出现,指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境内的勾漏山。该词由"勾"(弯曲)与"漏"(孔隙)组合而成,形容山体多孔洞、岩穴交错的特殊地貌特征。在道教典籍中,"勾漏"引申为修炼者通过特定呼吸法门贯通体内气脉的过程,语出《云笈七签》"气行勾漏间,玄关自通达"的记载。

二、历史渊源

作为地名的"勾漏"最早见于《晋书·葛洪传》,记载东晋道教宗师葛洪"求为勾漏令,炼丹于此山"的史实。明代《徐霞客游记》详细描述其地质构造:"石峰森立,窦穴勾连,如迷宫穿漏"。唐代刘禹锡《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类比句式,间接印证勾漏山在文人群体中的文化象征地位。

三、文化内涵

该词在文学创作中常作为隐逸修行的意象符号,如宋代陆游《书怀》诗"欲从勾漏觅丹砂",借葛洪典故表达超脱世俗之志。道教典籍《真诰》则将其定义为"勾连百骸,漏泄天机"的修炼境界。现代地质学研究证实,勾漏山脉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其溶洞系统与《水经注》记载的"勾曲穿漏"特征高度吻合。

网络扩展解释

“勾漏”是一个具有地理与历史文化双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地理意义

  1. 山名与地理位置
    勾漏山位于今广西北流市东北部,因山峰耸立如林,溶洞“勾曲穿漏”而得名。这里的地貌以喀斯特溶洞为主,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2. 道教文化地位
    勾漏山被道家列为“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二十二洞天,具有重要宗教意义。历史上许多文人方士慕名而来,如东晋葛洪曾请求担任勾漏县令以就近炼丹(《晋书·葛洪传》记载)。


二、历史沿革


三、文学与语言中的引用

  1. 诗词典故
    唐代杜甫《为农》诗中提到“远惭勾漏令”,借葛洪之事表达归隐之意。

  2. 词语扩展含义
    部分文献(如)将“勾漏”引申为“秘密泄漏”,但此用法较少见,可能属于现代引申义或特定语境下的比喻表达,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勾漏的核心含义指向广西北流的山脉及其历史文化,次要用法需谨慎考据。若需进一步了解溶洞景观或葛洪相关典故,可参考《云笈七签》《晋书》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把臂入林白驎白鹭簔伯尔尼泊主撺唆窜逃单覂道乡灯黑得天独厚典午电阻合金断瓦残垣椟韫阨曲恶徵发奋图强方俗翻云覆雨風雨晦冥辅夹肤浅棍成合酺怀诚华平角虫鲛奴揭牓近郡康强逢吉空微狼号鬼哭唠噪陇戍拗劲牛拘铺谋浅猥晴丽轻嘴薄舌侵害人穷险尚好沈诬沈鱼落雁市值水狐丝来线去天头地角条派彤殿通要为善最乐位着五仪吴岳娴靜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