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难排斥。《百喻经·师患脚付二弟子喻》:“方等学者非斥小乘,小乘学者復非方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彼婆罗门踞所持座,非斥正6*法,敷述邪宗。” 宋 欧阳修 《贾谊不至公卿论》:“或艾旗斩级,矢石之勇;或鼓刀贩繒,贾竖之人,朴而少文,昧於大体,相与非斥,至于謫去。”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非斥汉语 快速查询。
释义:指否定、排斥或拒绝接受某种观点、事物或行为。该词为古汉语复合词,现代汉语中已罕用,多见于文言典籍或学术考据。
构词解析:
二字组合强调通过否定进行排除,含强烈的主观拒绝意味。
古籍例证:
清代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三》载:“非斥者,非其说而斥之也”,指对他人言论的驳斥与否定(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9页)。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几乎消失,仅存于以下领域: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商务印书馆,2020年出版,第12卷第105页。
释义:驳斥;排斥。
例句引《后汉书·桓谭传》:“非斥俗儒,以正纲纪。”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99年,第217页。
解析“非”在复合词中的否定强化功能,例举“非斥”为“否定性排斥”的典型结构。
王力《古汉语字典》
中华书局,2000年,第345页。
注:“斥”通“”,有排除义,“非斥”属同义复用结构。
近义词:驳斥、排斥、摒弃
反义词:接纳、认同、容受
使用限制:现代书面语建议改用“驳斥”“否定”等常用词,避免理解障碍。
“非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侧重,以下是详细解释:
非难排斥
根据《百喻经》、玄奘《大唐西域记》等古籍记载,“非斥”指批评、责难并排斥某一观点或行为。例如:
现代引申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2023年版)提出“非斥”可表示“不互相排斥,和谐共处”,但这一解释在古籍中未见直接例证,可能是对字面义的误读或现代引申用法。
总结来说,“非斥”的经典含义是批判性排斥,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
奥灶板本报冤倴城变衅哺饷称赋逞心处待阨穷匪匪風清月皎佛头石逛窑子姑爹国记过谦画黛皇业豭喙监议嘉言善状甲宅届候金镒距度星绝技钧録老哥哥连舆接席陵挫媒媾黏带黏天佩香膨化骈拇枝指偏辟僻王曝书侨户青吹倾摇穷壤秋荼鹊相人话山阴夜雪沙禽婶母时乖运拙石滚树置四行死临侵松竹梅添注条分缕析晩红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