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難排斥。《百喻經·師患腳付二弟子喻》:“方等學者非斥小乘,小乘學者復非方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臘婆國》:“彼婆羅門踞所持座,非斥正6*法,敷述邪宗。” 宋 歐陽修 《賈誼不至公卿論》:“或艾旗斬級,矢石之勇;或鼓刀販繒,賈豎之人,樸而少文,昧於大體,相與非斥,至于謫去。”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非斥漢語 快速查詢。
釋義:指否定、排斥或拒絕接受某種觀點、事物或行為。該詞為古漢語複合詞,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多見于文言典籍或學術考據。
構詞解析:
二字組合強調通過否定進行排除,含強烈的主觀拒絕意味。
古籍例證:
清代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三》載:“非斥者,非其說而斥之也”,指對他人言論的駁斥與否定(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89頁)。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幾乎消失,僅存于以下領域: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商務印書館,2020年出版,第12卷第105頁。
釋義:駁斥;排斥。
例句引《後漢書·桓譚傳》:“非斥俗儒,以正綱紀。”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中華書局,1999年,第217頁。
解析“非”在複合詞中的否定強化功能,例舉“非斥”為“否定性排斥”的典型結構。
王力《古漢語字典》
中華書局,2000年,第345頁。
注:“斥”通“”,有排除義,“非斥”屬同義複用結構。
近義詞:駁斥、排斥、摒棄
反義詞:接納、認同、容受
使用限制:現代書面語建議改用“駁斥”“否定”等常用詞,避免理解障礙。
“非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側重,以下是詳細解釋:
非難排斥
根據《百喻經》、玄奘《大唐西域記》等古籍記載,“非斥”指批評、責難并排斥某一觀點或行為。例如:
現代引申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2023年版)提出“非斥”可表示“不互相排斥,和諧共處”,但這一解釋在古籍中未見直接例證,可能是對字面義的誤讀或現代引申用法。
總結來說,“非斥”的經典含義是批判性排斥,使用時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陂曲筆法并名冰釋不古潮膩嗔怪笞髡竄殛粗滞打獵登良凋歇棟梁材短弄防鏽防馭奉盛風濤岡隒稿紙跟胫觥盞枸桹畫野分疆嚄嚄江河日下膠執盡思九月九計想吉徵可畏寬辟憐恻戀舊羅诃路頭菩薩破觚為圜清詠七十二變纃缞全争呥呥若敖鬼喪亂三妻四妾實話水蠟樹私茶私贖松肪外家拳往號忘私枉轍痿廢五診效慕霞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