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庄子·骈拇》:“駢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於德。” 成玄英 疏:“駢,合也,大也,谓足大拇指与第二指相连合为一指也;枝指者,谓手大拇指傍枝生一指成六指也。”后以比喻多馀无用之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駢拇枝指,由侈於性,附赘悬肬,实侈於形。”亦省作“ 駢拇 ”、“ 駢指 ”。 晋 郭璞 《释天·枳首蛇》:“夔称一足,虵则二首,少不知无,多不觉有,虽资天然,无异駢拇。” 唐 刘知几 《史通·列传》:“譬诸闰位,容可列纪,方之駢拇,难以成编。”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盖駢指在手,不加力於千钧,附赘居身,非广形於七尺。”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而后之言诗者,欲高欲大,欲奇欲异,於是远想以撰之,杂事以罗之,长韵以属之,俶诡以炫之,则駢指矣。”
(2).形容重迭并连的物体。 清 赵翼 《阳朔山》诗:“或翘駢拇岐有枝,或露鬝顶秃无鬋。”
"骈拇枝指"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典故色彩的成语,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词源与文献依据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骈拇》篇,属道家经典著作。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记载,"骈拇"指足部大趾与第二趾相连的畸形状态,"枝指"即手掌多生一指的异常现象,二者均被庄子用以比喻"出乎性哉,而侈于德"的人为造作行为。
二、本义解析 从解剖学角度分析,"骈拇"属于并趾畸形(《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3年),常见于先天性手足发育异常;"枝指"即现代医学所称的多指症(《中医解剖学名词考》,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两者在传统文献中均被视作自然状态下非必要的身体构造。
三、比喻引申 在《庄子集释》(郭庆藩辑,中华书局,1961年)的注疏中,该词被引申为对"多余无用之物"的喻指,强调事物应保持天然本性。现代汉语使用中,多用于形容制度设计中叠床架屋的冗余环节,或文学创作中画蛇添足的表达方式。
四、权威引用 该词的规范性解释可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993页,其中明确标注其双重含义:既指生理畸形,又喻指多余事物。教育部《通用规范汉字表》将其归入二级字表,属建议掌握的书面语词汇。
“骈拇枝指”是一个汉语成语,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如下:
读音与构成
拼音为pián mǔ zhī zhǐ,其中“骈拇”指脚的大拇指与第二趾相连,“枝指”指手的大拇指旁多生一指(即六指)。
出处与本义
源自《庄子·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原指人体天生的畸形现象:脚趾并连、手指多余。
比喻义
引申为多余、无用的事物,强调超出自然或实际需求的部分。例如《文心雕龙》用其批评文章冗杂:“骈拇枝指,由侈于性;附赘悬疣,实侈于形”。
用法与结构
相关词汇
简作“骈枝”,如“骈枝机构”比喻多余的组织。
该成语通过生理异常现象,生动表达对冗余之物的否定态度,常见于文学批评或哲学讨论中。
鳌洲傍白愊愊博枭采芝操惭企垂枝初载黜陟幽明存款大喘气大得人心打骂亶爰道牀大一统典坟二系凡薄烽堡奉盛奉元历佛历顾兔杭绝閈闳恨五骂六龁噬槐堂怀怨较然嘉玉进呈酒钱九云锣戢武疾恶若雠厥阴口熟羸瘠两轮缭曲嫩江愆和求知若渴宂员入室昇堂塞上翁森棱神女失马塞翁双饮疏记天扃头生儿外邦亡逃显祖扬宗笑电吸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