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發號施令。《墨子·尚同下》:“試用家君發憲布令其家。”
發憲布令是古漢語中的固定詞組,指統治者或當權者頒布法律、宣布政令的行為,強調法令的權威性和公開性。以下是詳細解析:
整體含義
指發布憲法、法律或重要政令,使民衆知曉并遵守。其中“發”意為公布,“憲”指根本性法律,“布”即宣告,“令”為具體政令。該詞多用于描述君主或政府行使統治權的正式行為。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三版修訂版)第12卷
單字解析
綜合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該詞最早見于《墨子·尚同下》:“天子發憲布令于天下之衆”,描述天子向天下頒布法令的場景。後世如《韓非子·難三》亦載:“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強調法令的公開性與強制性。
來源:《墨子譯注》(中華書局)、《韓非子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
現代漢語中,“發憲布令”的使用頻率較低,但可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政策論述中,用以形容國家重大制度的頒布(如憲法修訂、司法改革等),保留其莊重性與權威性内涵。
來源:《現代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發憲布令”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君主或有權者發布法令、下達命令,強調權威性和不可違抗性。該詞與“發號施令”意義相近,但更側重“憲”(法令制度)的正式性。
出處與背景
出自《墨子·尚同下》:“試用家君發憲布令其家”,意為家族長通過頒布法令管理家族事務。反映先秦時期“尚同”思想,主張層級分明的社會治理模式。
用法與結構
近義詞與擴展
應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描述古代政治體系,強調權威決策的嚴肅性。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正式的政策發布。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墨子》原文或其他先秦典籍。
案戶比民安神定魄拜内寶曜禀奉冰蛆比象産穑差任崇表次叙東災豆枝鳳毛麟角豐上銳下憤激公之于衆遘時過制紅帽子槐樹狐鼠之徒機劇進拔金雅觜決竭抗身筷子舞老骥伏枥勞勳連城璧臨陣流射溜嚴裡言镂本路陌旅币眊眩縻漫冥然目力餒馑暖宅前賢遷坐融會通浃三色堇水頭肆任四轄筍雞銅馬吐捉外作汪翔完好小絹霞暈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