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發號施令。《墨子·尚同下》:“試用家君發憲布令其家。”
“發憲布令”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君主或有權者發布法令、下達命令,強調權威性和不可違抗性。該詞與“發號施令”意義相近,但更側重“憲”(法令制度)的正式性。
出處與背景
出自《墨子·尚同下》:“試用家君發憲布令其家”,意為家族長通過頒布法令管理家族事務。反映先秦時期“尚同”思想,主張層級分明的社會治理模式。
用法與結構
近義詞與擴展
應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描述古代政治體系,強調權威決策的嚴肅性。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正式的政策發布。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墨子》原文或其他先秦典籍。
《發憲布令》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國家元首頒布的法令、指令。這個詞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包括“發”、“憲”和“布令”三個部分。
《發憲布令》的三個漢字的部首分别為:“發”的部首是“又”(右手),它的筆畫數為5;“憲”的部首是“宀”(寶蓋),它的筆畫數為9;“布”的部首是“巾”(巾帽),它的筆畫數為5。
《發憲布令》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行政制度。國家元首通過發出憲令和布令,來制定國家的法律、政策和指示。
《發憲布令》的繁體字為《發憲佈令》。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發憲布令》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分别為:“發”字的古字形為“發”,“憲”字的古字形為“憲”,“布”字的古字形為“佈”,“令”字的古字形為“令”。
1. 國家元首發布了一份重要的發憲布令,號召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建設美好的未來。
2. 發憲布令是國家元首行使權力,對于維護國家穩定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發放、憲法、布置、公仆
公告、通令、诏令
廢止、撤銷、取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