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伐棠的意思、伐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伐棠的解释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 召伯 辅佐 周武王 ,德政行于南国,百姓相戒勿剪伐其所憩之棠树。后遂以“伐棠”谓大臣未能如 召伯 之建功立业,以至国灭身亡。 清 魏源 《定军山诸葛*********》诗:“垂李缅 郑国 ,伐棠咏 江 汉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伐棠"是汉语中具有典故性质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源自《诗经·召南·甘棠》篇。该词由"伐"(砍伐)和"棠"(棠梨树)构成,字面指砍伐甘棠树,实则承载着深刻的文化记忆。据《十三经注疏》记载,西周召伯曾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因其施行德政,百姓爱屋及乌,相约"勿剪勿伐"以保护此树,形成"爱其树,犹敬其人"的典故。

在汉语词汇体系中,"伐棠"引申为两重文化内涵:其一指破坏具有纪念意义的遗迹,如《汉语大词典》引清人钱谦益《孙楚惟诗稿序》"伐棠削迹,混迹于樵夫牧竖";其二喻指违背先贤遗训或损坏文化遗产的行为,现代学者多用于批评破坏传统文化载体的现象,例如文学评论中常以"伐棠之叹"表达对文化遗产流失的惋惜。

该典故在历代文献中形成稳定的语义场,《全唐诗》收录白居易"惭非甘棠咏,岂有思人不"等诗句,宋代理学家朱熹《诗集传》更强调"其人虽去,睹其树犹若见其人之意"。这些经典阐释使"伐棠"成为中华文化中衡量道德行为的重要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

“伐棠”是一个源自《诗经》的典故性词语,其含义与历史背景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语来源
    出自《诗经·召南·甘棠》首句:“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诗中描述召伯(即召公奭)辅佐周武王时施行德政,百姓感念其功绩,自发保护他曾在树下休憩的甘棠树,不忍砍伐。

  2. 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字面指“砍伐甘棠树”,但实际蕴含对召伯德政的维护。
    • 引申义:后世以“伐棠”暗喻大臣未能像召伯一样建立功业,甚至因失职导致国家衰亡。例如清代魏源在《定军山诸葛武侯祠》诗中用“伐棠”对比诸葛亮的功绩,反衬他人无能。
  3. 用法与语境
    该词多用于历史评论或文学作品中,含贬义,强调对官员不作为的批判。例如:“垂李缅郑国,伐棠咏江汉”(《定军山诸葛武侯祠》),通过对比突显人物功过。

  4. 核心内涵
    通过甘棠树被保护或砍伐的意象,反映民心向背与政治得失,体现古代“以德治国”的思想传统。

“伐棠”以植物为喻体,将自然物象与政治伦理结合,成为评价历史人物功过的文化符号。

别人正在浏览...

昂激秉珪不住子巢笙称号陈器重印从理入口粗纵褡裆灯灺颠败風餐露宿根系乖伪鼓架果糖和惬加席解锡金石良言橘中叟匡定阃隩蜡祭乐理令君邈掠脑根鸟兽心驽拙平理蚍蝣跄跄跻跻翘首引领旗队穷沙趣舍饶培柔远怀迩阮始平弱习生虏神御失灵诗律十使黍稷情邃美岁暮天寒摊本淟悴庭辩痛痹退水帷箔不修委托书文倒现钞戏彩娱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