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僧庐的意思、僧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僧庐的解释

僧寺,僧舍。 宋 朱熹 《奉陪判院丈充父平父兄宿回向用知郡丈壁间旧题之韵》:“暮雨停驂处,僧庐古道边。” 元 邓文原 《三月晦游道场山宿清公房与成文同行》诗:“凉立松风观石溜,晚寻樵径扣僧庐。”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僧庐”是汉语古典文学中的常见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如下:

一、基本释义

僧庐指僧侣居住或修行的场所,即僧寺、僧舍,多为佛教建筑。该词由“僧”(出家修行的佛教徒)与“庐”(简陋房屋)组合而成,字面意为“僧人的居所”。


二、文学引用与意境

  1. 朱熹诗句
    宋代朱熹在《奉陪判院丈充父平父兄宿回向用知郡丈壁间旧题之韵》中写道:“暮雨停驂处,僧庐古道边”,描绘了古寺与暮雨交织的寂寥场景。
  2. 蒋捷词作
    宋末词人蒋捷在《虞美人·听雨》中以“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表达暮年漂泊、寄居僧舍的孤寂心境,赋予“僧庐”沧桑与疏离的意象。
  3. 其他用例
    元代邓文原《三月晦游道场山》中“晚寻樵径扣僧庐”则通过“僧庐”烘托山寺的幽静氛围。

三、延伸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背景,可参考《宋词鉴赏辞典》或相关古籍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僧庐》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僧」和「庐」。 「僧」是由「亻」(人)和「彳」(从)两个部首构成,共有12画。字形表示一个人行走的样子,象征着僧人的形象。意思是指出家修道的人,也指佛教的信徒。 「庐」是由「广」(广场)和「木」(木头)两个部首构成,共有10画。字形表示房屋下面有着广场的样子,象征着僧侣修行的场所。意思是指供僧人居住、修行的房屋。 「僧庐」一词的来源可追溯至古代。在古代,僧人通常居住于禅宗的道场或寺庙内,进行修行和传教工作。他们的居住地就称为「僧庐」,用以表示僧人的修行场所。 在繁体字中,「僧」和「庐」的字形保持不变。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僧」的字形与现代稍有差异,「彳」的部分被写成了「行」,草体字中的「行」字变成了右边的「行」字。 例句: 1. 僧庐寂静无人,只听到虫鸟的鸣叫声。 2. 这座僧庐是一座古老的寺庙,历经千年依然保存完好。 组词: 1. 僧人:指行佛教道教的修道者。 2. 庙庐:指寺庙或宫殿。 3. 僧侣:指从事宗教修行的男性。 近义词: 1. 寺庙:指佛教、道教或其他宗教的信仰场所。 2. 寺院:指佛教的修行场所。 3. 庵堂:指佛教的禅宗修行场所。 反义词: 1. 俗庙:指非宗教信仰的场所。 2. 世俗:指尘世间的一般世界。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