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缄的意思、封缄的详细解释
封缄的解释
包封;封缄标记。 唐 李适之 《大唐故法现大禅师碑铭》:“ 永淳 岁,有三婆罗门寄金银珠寳於师,復置牀簀而归西域。其后有贼劫房,惟此诸寳独在。出入三载,主乃东来,各以还之,封缄如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丁 督索甚急, 郇 即出旧物以偿之,而封缄如旧,尘已昏垢。”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廷寄》:“故一时机密事件,皆命军机大臣封缄严密,由驛传递,名曰廷寄。” 清 刘大櫆 《许游击墓志铭》:“﹝君﹞因究詰来吏,见其语支梧,又文移封缄有谬字,乃转帖县令毋遽发,而属其密以上请。”
词语分解
- 封的解释 封 ē 密闭,使跟外面隔绝:封闭。密封。封口。封存。封条。封贮。封面。封底。封锁。封顶。冰封雪飘。封山育林。 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信封。赏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封侯。封君(领有封地
- 缄的解释 缄 (緘) ā 捆东西的绳索。 书信:缄素。缄扎。 封,闭:缄口。缄制(封锁)。缄封。缄密。缄默。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封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 拼音:fēng jiān
- 注音:ㄈㄥ ㄐㄧㄢ
- 核心含义:指“包封”或“封缄标记”,即通过封闭、加盖印记等方式保护物品或信息的完整性。
- 字义拆分:
- “封”指封闭、密封,如“信封”“封口”;
- “缄”原意为捆扎,后引申为封闭,如“缄默”“缄封”。
二、历史与文学用例
- 唐代文献:
唐代《大唐故法现大禅师碑铭》记载,三婆罗门寄放金银珠宝后,禅师保管至物主归来时“封缄如故”,体现封存物品的完整性。
- 宋代记载:
吴曾《能改斋漫录》提到“封缄如旧,尘已昏垢”,强调封闭状态的长久保持。
三、法律领域应用
在刑法中,“封缄”特指密封包装物的法律属性。例如:
- 受托保管封缄物时,若擅自拆封并占有内部财物,可能构成盗窃罪;仅侵占整个封缄物则属侵占罪。
- 这一区分源于封缄物内部财物的隐秘性,需结合具体案情判断罪名。
四、现代与文学扩展
- 比喻用法:
如“以吻封缄”形容用吻封闭信件,表达深情或承诺(常见于诗歌、歌词)。
- 成语关联:
“书缄”指珍贵或重要的书信,需密封保存,体现“封缄”的文化延伸意义。
五、总结
“封缄”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既用于描述物理封闭行为,也在法律和文学中衍生出特定语境。其历史用例和法律解释均强调对“封闭状态”的重视,而现代用法则偏向情感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二
《封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封缄(fēng jiàn),又称封闭封存。在古代,它通常用于表示封闭文书或文件,以确保其内容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现代社会,封缄也可以指封闭邮件、包裹或其他物品,以防止泄露或损坏。
拆分部首和笔画:
《封缄》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封”和“缶”。其中,“封”的拆分部首为“寸”,它表示容器;“缶”的拆分部首为“缶”,表示容器盖子。这两个字都属于汉字常用字,拆分后的笔画分别为4画和6画。
来源和繁体:
《封缄》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它最早出现在《论语·公冶长》一篇中,用来形容封闭宝物。在繁体中,封缄的字形与简体相似,没有明显差异。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封缄这个词的写法与现代大致相同,只是字体和排列顺序有所不同。以《康熙字典》为例,封字在古代的写法是“”,而缄字的写法是“”。
例句:
1. 请将这份文件封缄好,以确保机密信息不被泄露。
2. 我们需要一个封缄的盒子,把这些重要文件保存起来。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组词:封存、封闭、缄默、密封等。
近义词:封闭、封存。
反义词:开启、解封。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奥克兰巴基斯坦表劝璧田葧脐不惠不理睬不因不由采掘草靡风行持平之论赤丸嗤摘赐名鴠鸟淡灾道边发奋爲雄飜手云覆手雨耕垄鬼幻归阴宏愿黄流皇水晦闷壶罍箭栝兼裒蹇蹄角立忌故金李锦幄酒泉疴痒狂疎乐宴偻行毛钱马食能士鸟占排批迁并容媚乳牸绳文神世石卵市莽讨扑頽渊危弦危菑文人无行五更调宪范效力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