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俸户的意思、俸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俸户的解释

唐 宋 时替官府收税,并领取薪俸的富户。《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五年》:“﹝十一月﹞丙戌,詔凡诸色课户及俸户,并勒归州县。” 胡三省 注:“ 唐 又薄敛一岁税,以高户主之,月收息给俸,此所谓俸户也。”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俸禄》:“ 太祖 哀怜元元之困,而患吏之烦扰,欲高吏之行以便民,於是定俸户之制,脩益俸之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俸户是古代中国职官制度中的特定户籍类型,指被指定为官员提供俸禄的民户组合。该词由"俸"(官员薪给)与"户"(户籍单位)构成,最早见于宋代文献,如《宋史·职官志》记载:"诸州官俸,半给现钱,半折实物,或以俸户充给"。

在具体运作中,朝廷将若干民户划为特定官员的俸户,这些民户需定期缴纳钱粮作为官员俸禄。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六载,北宋真宗朝曾规定"三班使臣月给俸钱,外增给俸户",说明俸户制度是官员经济待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制度既能减轻中央财政压力,又通过实物征收保障官员待遇。

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俸户制度逐渐被现银俸给取代。元代《吏学指南》已不再收录该词,表明其行政功能已发生根本转变。现代汉语中,"俸户"作为历史术语,主要见于职官制度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俸户是唐宋时期的一种特殊户籍制度,其核心含义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1. 基本定义 俸户指唐宋时期由官府指定、负责税收事务并从中获取薪俸的富户。他们通过替官府征收税款,将实物税转换为现钱,并从中抽取部分作为报酬。

  2. 历史背景 该制度起源于五代后汉,延续至宋初。宋太祖时期为减轻百姓负担、规范官吏行为,专门设立俸户制度,既保障官员俸禄发放,又避免官吏直接扰民。

  3. 运作方式 • 选充标准:由地方高资产家庭(高户)担任 • 报酬来源:每月从经手税款中抽取利息作为俸禄 • 特权:免除除两税外的其他赋役

  4. 废止时间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年)开始整顿,至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正式废除。

注:该制度在文献中又称"回易料钱户",反映了古代以税养吏的特殊财政管理模式。由于所有搜索结果均来自低权威性网页,建议查阅《宋史·食货志》《续资治通鉴长编》等正史文献获取更权威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编简碧寥不妥槽牀曹务测识敞厅扯手挡驾诞姿鼎湖地窨子飜飜服贡干劲汗号哼哼哈哈鸿路华骝僭盗家喻户晓解贡解箨九华久经世故计无所出卡介苗夸强枯骨税来归恋恨料丝灯露桡堥敦梅额梅钱墨版漠南谋首念殃欧墨请代啓验綦辙齐轸曲躬区闻陬见日短心长柔情似水鋭顶缛绣声价倍增盛治私春死眉瞪眼铜唇铁舌无储诬滥吓呆闲邪存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