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郡国封号。 唐 元稹 《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朕方推广孝,岂吝加恩?并封启邑之荣,咸慰循陔之念。”
“启邑”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成语用法进行区分:
发音与结构
拼音为qǐ yì,由“启”(启动)和“邑”(城邑)组成。
基本解释
字面指“启动城邑”,比喻开创事业或进入新阶段,常用于形容项目、计划的启动。
使用场景
多用于正式场合,如商务演讲、会议等,表达决心与行动力。例如:“公司此次战略调整,可谓启邑之举。”
历史典故
传说古代智者启邑在荒芜之地建立城邑,后发展为繁荣之地,成语由此衍生。
文献记载
唐代元稹的《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中,“启邑”指郡国封号,用于表彰功绩或身份。
具体用例
如“并封启邑之荣”描述通过封号彰显荣耀,常见于古代官方文书。
若需进一步考证历史用例,可参考《全唐文》等古籍。
启邑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一座城市、乡镇或村落的兴起和发展。
启邑的部首是言字旁,意味着与语言和言论有关。它的拆分笔画为13画。
启邑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二十六年》中,用于形容一个城邑的开始繁荣。在繁体字中,启邑的写法为「啟邑」。
在古代,启邑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常见的古代写法包括「啓邑」、「起邑」等。
1. 这座小村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启邑。
2. 这个城市在过去几年间经历了快速的启邑,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口流入。
有关启邑的一些相关词语和组词如下:
以上是关于《启邑》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一些相关词语的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