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史馆。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宋公垂 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实录》例载拜相麻,予在史院,欲删此一联,会去国,不果。”参见“ 史馆 ”。
“史院”是古代对历史编纂或研究机构的称呼,具体解释如下:
“史院”即“史馆”,是古代官方设立的修史机构,主要负责编纂国史、实录等历史文献。其名称由“史”(历史研究)和“院”(机构/学院)组合而成,强调其学术性与官方性质。
“史院”在不同朝代可能与其他机构(如翰林院)职能重叠,但核心始终围绕历史记录与研究。现代可类比为国家级档案馆或历史研究院。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案例,可参考《宋史》《元史》等文献,或查阅网页中提到的欧阳修、陆游著作原文。
史院是一个汉语词词组,由两个字组成:史和院。其中,“史”是由“口”和“一”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拼音是“shi3”,表示与历史相关的事物;而“院”是由“阝”和“月”两个部首组成,拼音为“yuan4”,表示学术团体或机构。
史院一词的合并是由“史学”和“院校”的意义衍生而来,指的是专门从事历史学研究并培养历史学人才的学术机构。在中国,许多高校都设有史院,为学生提供历史学相关专业的学习和研究。
史院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史院」。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史院这个词在古汉字中的写法可能会有些差异。在古代,史院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字形和部首来表示,具体情况可能需要查阅历史文献或字典资料。
1. 我将来希望能够进入一所著名的史院学习历史。
2. 这所史院集合了国内顶尖的历史学研究团队。
- 史学:历史学的意思; - 院校:指的是学院或学校的意思; - 史学家:专门从事历史学研究的人; - 史官:古代负责记录官方历史的官员; - 史料:用来记载历史事件或事实的材料。
- 近义词:历史学院、史学所; - 反义词:数学院、物理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