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俸资的意思、俸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俸资的解释

亦作“ 俸貲 ”。官吏所得的薪金。 明 唐顺之 《佥事孙公墓志铭》:“平生自俸貲外无所取,其俸貲亦多以散诸宗姻族。” 明 李贽 《答刘晋川书》:“ 吴中丞 虽好意,弟谓不如分我俸资,使我盖得一所禪室於 武昌 城下。”《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钟离公 打轿到城隍庙中焚香作礼,捐出俸资百两,命道士重新庙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俸资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复合词,主要指向古代官吏的薪俸收入,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定义

    俸资指古代官员任职期间所得的薪酬总和,包含俸钱、禄米等固定经济待遇。《汉语大词典》明确将其释义为“官吏的薪金”,强调其作为官方职务报酬的性质。

  2. 构词解析

    • 俸:本义指官吏的薪金,如《说文解字》释为“禄也”,即职务所得报酬。
    • 资:此处指财物、供给,引申为维持生计的金钱资源。

      二字组合后,“俸资”特指以货币或实物形式发放的官员职业收入。

  3. 具体构成形式

    在历代官制中,俸资常包含以下形式:

    • 俸钱:按月或年发放的货币薪资;
    • 禄米:按品级配给的粮食;
    • 职田收益:部分朝代以土地产出补充俸禄(如唐代职分田制度)。

      其发放标准严格依据官员品阶,体现等级化特征。

  4. 历史语境与功能

    俸资制度始于秦汉,成熟于隋唐,是维系官僚体系运转的核心机制。其设计目的既为保障官员生计,亦含“以俸养廉”的政治意图。如《文献通考·职官考》载,宋代为防贪腐曾推行“厚俸”政策,通过提高俸资水平规范官吏行为。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修订版)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第2版)

网络扩展解释

“俸资”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èng zī,主要用于古代语境中,指官吏所得的薪金。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1. 词义
    指官吏的薪俸或薪资,即古代官员的固定收入,相当于现代的工资或薪水。

  2. 词形变体
    也可写作“俸赀”或“俸貲”,属于同音异形词。


历史文献引用


字义分解


使用场景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或历史类文本,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更多以“俸禄”“薪水”等替代。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醒世恒言》等明代文学作品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半臂背子暴举暴露抱腰绿巴扎背判弁绖冰甃宾榻博长波罗树残席宸襟痴絶酬对楚逸祠祭慸芥砥课饿莩载道芳辰发蛰分春附讹高招关楼贵际盍戠轰炮睆然隳名虎狼昏替矫伐嚼囓矜法进帆矜世取宠可口可乐奁房连篇絫牍露滴名下无虚丕变囚杀阒沈蕊宫鋭很色动上操事养收报人水色山光顺风扯帆腾黑逖听遐视投资公司,投资信托公司凸出慰问团系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