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亵慢,轻慢不严肃。 汉 班固 《白6*虎通·辟雍》:“父所以不自教子何?为渫瀆也。”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渫渎汉语 快速查询。
“渫渎”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xiè dú,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基本释义
指亵慢、轻慢不严肃 的态度或行为,多用于形容对他人的不尊重或言行失当。该词带有贬义色彩,强调缺乏庄重感。
语源与文献引用
最早见于汉代班固的《白虎通·辟雍》:“父所以不自教子何?为渫瀆也。”此句意为父亲不亲自教导子女,是为了避免因关系亲近而产生轻慢的态度。
构词解析
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古典文献或学术讨论中,需结合语境理解。例如描述传统礼教中的人际关系规范时,可能涉及此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的近义词、反义词或详细用法,可参考来源网页提供的在线查询工具。
渫渎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对神圣事物进行亵渎、亵神或不敬。通常用来形容一种对宗教、信仰、神祇等的不敬或冒犯行为。
渫渎的部首是氵(三点水)和示(礻)。
渫的拆分部首是氵,表示与水相关,示的拆分部首是礻,表示与神祇或宗教相关。
渫的总笔画数为12划,渎的总笔画数为12划。
《渫渎》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一书中。在古代,人们将渫渎用来形容对神祇的不敬或亵渎行为。
渫渎的繁体字为澀櫝。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常常发生变化。以渫渎为例,古时候的写法为“溲葛”,其中的溲表示用水清洗,葛则是一种植物名。
1. 他的言辞渫渎了神的名字,招致了众人的愤怒。
2. 对于一位虔诚的信徒来说,渫渎神的行为是不可容忍的。
1. 渫泄:意为排泄,洗涤。
2. 渫醒:意为清醒,清洗心灵,追求真知。
1. 亵渎:意为对神圣事物进行亵渎、不敬。
2. 亵神:意为冒犯神明,对神一类的存在不敬。
敬重:意为对神圣事物怀有敬畏和尊敬之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