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疎閎”。开朗恢宏。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论 唐 宋 盛时,其大臣魁儒,大率豪伟而疎閎。”
“疏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义分解和文献引用两方面解析:
该词出自清代龚自珍《明良论一》的“论唐宋盛时,其大臣魁儒,大率豪伟而疏闳”,形容人的气度开朗恢弘,多用于描述历史人物或杰出人物的胸襟开阔、不拘小节。
需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非常用词汇,多数解释基于古籍或网络释义,使用时应优先参考经典文献或权威辞书。
《疏闳》(shū hóng),是一个汉字词语,由“疏”和“闳”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 “疏”字的部首是疋(pǐ),总共有10个笔画;
- “闳”字的部首是门(mén),总共有12个笔画。
来源:
- “疏”字是指松散、宽大,它可以形容事物的排列不密集,也可以形容言语、态度不苛刻严肃。它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表示宽容、不拘束的意味。
- “闳”字是指门户宽大,也可以表示广泛、辽阔。在古代,它一般用于指代广大宽广的意境。
繁体:
《疏闳》的繁体字为“疎閎”。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对《疏闳》的书写方式并无显著的差异,基本与现代书写保持一致。
例句:
- 这片田地疏而不密,农作物长得很茂盛。
- 他疏于管教,使孩子们颇受自由成长。
组词:
- 疏导、疏忽、闳大、广闻等。
近义词:
- 隽永、洒脱、奔放等,这些词都可以表示宽广、不拘束的意味。
反义词:
- 拥挤、狭小、拘束等,这些词则与疏闳的意义相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