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的意思、丁玲的详细解释
丁玲的解释
丁玲(1904-1986) : 小说家。原名蒋伟,湖南安福(今临澧)人。女。曾就读于上海大学。1930年参加左联。1932年加入中国 * 党。1936年到陕北,曾主编《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建国后曾任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文艺报》和《人民文学》主编等。50年代受到错误批判,1979年平反,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著有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篇小说《母亲》和短篇小说集《我在霞村的时候》等。有《丁玲文集》。
词语分解
- 丁的解释 丁 ī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 丁 ē 〔丁丁〕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 玲的解释 玲 í 形容玉碰击的声音:玲玲作响。玲玲盈耳。玲珑(.金玉碰击声,如“和銮玲玲”;.形容器物细致精巧,如“小巧玲玲”;.形容人的灵活敏捷,如“八面玲玲”此词现多形容为人处世手腕圆滑,面面俱到)。玲琅。
专业解析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女作家。从汉语词典及文学史角度,其详细含义可概括为:
-
作家身份与文学成就:
- 丁玲是中国20世纪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她的创作生涯跨越半个多世纪,作品题材广泛,风格鲜明,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尤其以对女性命运和社会问题的关注著称。
- 其代表作包括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篇小说《水》、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其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艺奖金(后常被提及为中国文学的重要国际奖项),是反映中国土地改革运动的经典之作。
-
姓名指代:
- “丁玲”作为专有名词,首要指代这位具体的中国女性作家本人及其全部文学创作活动与成果。她的本名是蒋伟,字冰之,“丁玲”是其最为人熟知的笔名。
-
文学史地位与象征意义:
- 在文学史语境中,“丁玲”常被视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左翼文学和革命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个人经历(包括早期追求个性解放、投身革命、政治波折、晚年复出等)及其作品,成为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脉络和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
- 她曾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并创办和主编文学杂志《中国》,对培养青年作家和推动文学发展有贡献。
-
作品风格与主题:
- 丁玲的创作以大胆的心理描写、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而闻名。早期作品如《莎菲女士的日记》展现了知识女性在时代洪流中的苦闷与挣扎;后期作品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则转向描绘宏大的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体现了其创作方向的转变。
参考来源:
- 中国作家网 - 丁玲简介 (权威文学机构官网,提供作家生平及成就概述)
-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权威文学史著作,详细论述丁玲的文学地位和作品分析)
- 《辞海》(第七版) - 上海辞书出版社 (大型综合性辞典,收录“丁玲”词条,提供基本定义和评价)
网络扩展解释
“丁玲”一词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区分解释,主要涉及两位不同领域的知名人物:
一、丁玲(中国现代作家,1904-1986)
-
基本信息
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社会活动家。她是第一个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文人,毛泽东曾赞誉她为“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
代表作品与成就
- 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反映土改运动的深刻矛盾。
- 早期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以细腻心理描写展现五四后知识女性的迷茫,成为现代文学经典。
- 其他作品包括《梦珂》《韦护》《在医院中》等,涵盖小说、散文、杂文多种体裁。
-
历史地位
丁玲的创作贯穿左翼文学、延安文艺等阶段,既关注女性觉醒,又深入社会变革,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座大山”。
二、丁玲(中国内地演员,1976-)
-
基本信息
山东青岛人,国家三级演员,现居广州。因在广东本土情景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中饰演“常香兰”一角广为人知。
-
主要作品
- 话剧:《狼孩》《羊城故事》等;
- 小品:《毛毛和爸爸》《打的就是你》等;
- 电视剧:《柴米新人类》《硝烟未尽》等。
三、名字含义
“丁”为天干第四位,象征健壮;“玲”指玉石相击声,引申为灵巧美好(参考名字解析类网页,但非人物主体信息)。
注:若需进一步了解某位丁玲的详细经历或作品,可查看对应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傍讯背恩步罡坛布画茶叙陈根铛鬲程位乘茵车行驰轶传薪麤生调审多元耳软反脣飞声凤质干九孤竹海城鹤引禽伸懽聚回天乏术监守自盗近鄙朘剥絶交距今空洞厉度岭北鹿梦罗绣落选慢愚门中民数南浔念殃鸟吊山泥鸿奴材庖膳谦婉栖遅衢术森特涩重身城私置隋唐演义堂上通条外层大气罔费緼丽先师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