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点拨的意思、点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点拨的解释

[give advice] [口]∶指点;启发

详细解释

(1).指点。《水浒传》第二回:“ 史进 每日求 王教头 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 浩然 《艳阳天》第二三章:“第三遭,经 焦振茂 一点拨,他明白过来了。”

(2).搬弄是非;教唆。《水浒传》第四一回:“都是 黄文炳 那厮,三回五次点拨知府,教害二位。”

(3).舞弄;演习。《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自此 程彪 、 程虎 住在 汪 家,朝夕与 汪世雄 演习弓马,点拨枪棒。”

(4).点名调拨。《说唐》第二三回:“ 张公瑾 、 史大奈 、 白显道 、 尉迟南 、 尉迟北 、 曾延平 、 北延道 七人皆要去拜寿,都来相求公子点拨同行, 罗成 依允,就在父亲面前点了他七人随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点拨"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动词性短语,其核心含义指通过简明的语言或行动给予启发引导。该词由"点"与"拨"两个动词复合构成,其中"点"取《说文解字》中"点,小黑也"的引申义,喻指精准触及关键;"拨"据《广雅》释义"拨,除也",在此语境中引申为清除认知障碍的动作组合。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该词条明确标注为"指出关键,启发思考"的释义。其使用场景多集中于知识传授领域,例如教师通过典型案例点拨解题思路,或导师用隐喻方式点拨研究路径。这种指导方式区别于系统化教学,强调在受教者具备基础认知的前提下,通过关键信息传递实现认知突破。

从语义演变角度看,《汉语大词典》收录的宋代文献已出现"点拨"用例,最初指戏曲教学中师傅对徒弟的招式指导,明清时期词义扩展至知识传授领域。现代汉语中其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可应用于科技创新、艺术创作等需要灵感启发的领域。

近义表达包含"指点""启发",但"点拨"更强调指导行为的精准性与简洁性。反义词则有"误导""闭塞"等。在语法功能上,常构成"点拨+对象"(如点拨学生)、"点拨+内容"(如点拨要领)等结构,也可活用为名词,如"得到重要点拨"。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
  3.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网络扩展解释

“点拨”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iǎn b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指点与启发
    指通过简明扼要的提示或引导,使人领悟或掌握某种技能、知识。例如《水浒传》第二回提到史进向王教头学习武艺时,“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现代用法中,如“经老师一点拨,他豁然开朗”。

  2. 指挥与分派
    在古代文献中,也可表示对事务的调度或安排。如《水浒传》第四十一回中“蔡九知府被点拨后,教知府先干了”。


二、扩展含义

  1. 搬弄是非或教唆
    在特定语境下含贬义,如《水浒传》第四十一回提到“黄文炳三回五次点拨知府,教害二位”。

  2. 舞弄、演习
    用于描述技艺的演练,如《喻世明言》中程彪、程虎“点拨枪棒”的描写。

  3. 点名调拨
    指通过指定方式分配资源或任务。


三、现代应用

四、词义辨析


提示:以上解释综合了古典文献和现代用法,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出处,可参考《水浒传》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览...

鳌图閟幽禅枝朝处驰龄愁阴穿弊出谋划策催攒大坚大繇灯椀典艺窦迳恶劣覆策附庸风雅刚很告饶乖弛挂千龟隂固件孤烟汗牛充栋椷素函掩贺信化民成俗哗诛凈饭王精乖救败击擪匡子浪栧莲池力攻黎幕麻痹大意昧薆面豉面庞眄遇秾繁槃操披卷祛妄洒尘颡根盛昌殊略四分五裂四选题叶蛙鸣鸱叫微策违寒问俗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