隄岸的意思、隄岸的详细解释
隄岸的解释
沿江河或海边防水的建筑物。 唐 柳宗元 《田家》诗之三:“蓼花被隄岸,陂水寒更渌。” 唐 元稹 《茅舍》诗:“边缘隄岸斜,詰屈簷楹枒。” 明 徐光启 《屯田疏稿·用水》:“隄岸者,以御水,使不入也。大则为 黄河 之帚,小则为江河之圩。”
词语分解
- 隄的解释 隄 ī 同“堤”。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 岸的解释 岸 à 水边的陆地:河岸。上岸。两岸。 高大:伟岸(魁伟,高直)。魁岸。 高傲:岸忽(傲慢)。傲岸。 头饰高戴,前额外露:岸帻(把头巾掀起露出前额,表示态度洒脱,不拘束)。 古同“犴”,乡间牢狱。
网络扩展解释
“隄岸”是汉语词汇,指沿江河或海边用土石修筑的防水建筑物,主要用于防止洪水漫溢或海水侵蚀陆地。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隄岸”即“堤岸”的异体写法(“隄”为“堤”的旧字形),指人工建造的挡水结构,通常由土、石等材料筑成,功能是保护沿岸地区免受水流冲击或淹没。
二、结构与功能
- 防水作用:通过阻挡水流维持陆地安全,如明代徐光启提到“隄岸者,以御水,使不入也”(《屯田疏稿·用水》)。
- 规模差异:大至黄河防洪工程,小至江河圩田的围护。
三、文献引用
该词在古代诗文中常见:
- 唐代柳宗元《田家》诗:“蓼花被隄岸,陂水寒更渌”;
- 元稹《茅舍》诗:“边缘隄岸斜,詰屈簷楹枒”;
- 宋代苏辙提及修葺堤岸以疏浚河道。
四、近义词与用法
常见近义词包括“堤坝”“堤防”。例如:
- “江水如果离开了堤岸,就会泛滥成灾”;
- 现代作家吴运铎描写“灰濛濛的”堤岸景象。
五、现代使用建议
当代规范写法为“堤岸”,“隄”属异体字,多见于古籍或特定语境。如需引用古文,需注意字形区别。
来源:综合自、2、5的文献解析及例句。
网络扩展解释二
隄岸(dī àn)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左右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阡”,表示田地之间的小道,右边的部首是“山”,表示山岭。隄岸的来源是从水利工程中衍生而来,原意指围堤或堤岸,用来保护田地免受水灾侵袭。这个词的繁体字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隄岸在古代的书写方式多种多样,但一般都保持字形的基本结构不变。例如,在《说文解字》中,隄岸的写法为“阚山”或“阡山”。古代的字体形状和现代有所不同,但字义相同。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沿着隄岸漫步,感受江水的清凉。
2. 农民们为了保护农田,修筑了坚固的隄岸。
3. 在梦中,我站在隄岸上欣赏美丽的夕阳。
一些与隄岸相关的组词包括:围堤、护岸、堤坝、堤岸等。近义词有堤、堰,反义词可以是水患、水灾等。
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阿香车班军悲恸笔录昞灵场屋黜落黨綱等位东藩二朋愤气脯羞挂记归厚骨笄过颐豕视海水声速寒石河不出图火珠戒步棘门锦幪禁气沮劝口嘴揽涕劳心苦思凉州破沴魃柳娇花媚溜转龙象敏劭磨兜坚南榻肭朓暖色僻数破奸发伏请辠穷达弱不好弄山谷之士山坡羊省员示戒田躺天相铁锹团掿晩光为山止篑喂眼危重狭劣限局闲语席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