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登庸纳揆的意思、登庸纳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登庸纳揆的解释

登庸:皇帝登基;纳揆:任命宰相。皇帝登基,任命宰相。比喻政权刚刚建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登庸纳揆”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文献的复合词,具有特定的历史语义。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该词可拆分为“登庸”与“纳揆”两部分:

1. 登庸

“登庸”最早见于《尚书·尧典》中的“畴咨若时登庸”,意为选拔、举用贤能之士。其中“登”指提拔、晋升,“庸”通“用”,即任用。在《汉语大词典》中,“登庸”被定义为“选才任职”,常指帝王对人才的擢升与重用,例如唐代诗人元稹在《授韩皋吏部尚书制》中称“登庸耆德,以予正人”,即体现此意。

2. 纳揆

“纳揆”出自《尚书·舜典》的“纳于百揆”,原指接纳并委任官员管理政务。“揆”本义为度量、掌管,引申为官职或政务,如《周礼》中“揆”指宰相之职。《汉语大词典》将“纳揆”解释为“总揽朝政”,强调君主对百官职责的统筹与接纳。

整体含义

“登庸纳揆”合指古代帝王选拔贤才并委以重任,进而统理国家政务的治国方略。该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人唯贤”的政治理念,例如《隋书·高祖纪》记载隋文帝“登庸纳揆,时惟翼赞”,即描述其通过选贤任能巩固政权。其用法多出现于史书与政论类文献,具有鲜明的历史语境色彩。

网络扩展解释

“登庸纳揆”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ēng yōng nà kuí,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分字释义

  1. 登庸
    • 指皇帝登基或即位,强调新君主的权力确立。
  2. 纳揆
    • “纳”为任命,“揆”原指宰相或百官之长,此处引申为选拔重要官员。
    • 语出《尚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意为任用百官并使其各司其职。

二、整体含义


三、出处与示例


四、近义词与关联词


五、权威性与参考资料

该成语解释在《汉语大词典》、在线权威词典(如沪江词典、查字典)中均有收录,且释义一致。若需进一步查阅,可参考《隋书》或《尚书》相关篇章。

别人正在浏览...

跰趾笔快鼻音承恩诚使充养愁云惨雾次席答覆单立丹阙到此为止道赚大司徒大祫电力拖动敦煌饭把子方闻坊佐赗赐付之一叹功夫片哈密河冲花宫绛纱系臂箭诀借命解禳技俩经一失,长一智决算开小差利纯力小任重寠儒轮郭眉峯碧愍然偏偏朴抶扑酒俏样子曲王桑根绅带十钻疏辣辣肆然撕抓体刑僮妇颓败晚禾逶迂五禁详聋向隅而泣希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