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羽的意思、白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羽的解释

(1).白色羽毛。《孟子·告子上》:“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

(2).借指白色的鸟。 宋 沉遘 《次韵和鞠颜叔游山》:“紫鳞惊跃起,白羽倦飞还。”

(3).古代军中主帅所执的指挥旗。又称白旄。亦泛指军旗。《吕氏春秋·不苟》:“ 武王 左释白羽,右释黄鉞,勉而自为係。”《书·牧誓》作“白旄”。《孔子家语·致思》:“ 子路 进曰: 由 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於天,旍旗繽纷下蟠於地。 由 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 唐 李白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诗:“今兹讨鲸鯢,旌斾何繽纷。白羽落酒樽, 洞庭 罗三军。”

(4).指羽箭。《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弯蕃弱,满白羽,射游梟,櫟蜚遽。” 郭璞 注:“以白羽为箭,故言白羽也。”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三:“留我一白羽,将以分符竹。” 宋 王安石 《阴山画虎图》诗:“逶迤一虎出马前,白羽横穿更人立。”

(5).借指士兵。 唐 卢纶 《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诗:“君不见, 汉 家边将在边庭,白羽三千出 井陘 。” 唐 法振 《河源破贼后赠袁将军》诗:“白羽三千驻,萧萧万里行。”

(6).指羽扇。 唐 骆宾王 《宿温城望军营》诗:“白羽摇如月,青山断若云。”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史君 开府未浹旬,欲戴纶巾挥白羽。” 明 沉采 《千金记·游说》:“鼓旗扬,白羽一挥同发矢,黄龙三转倒拖鎗,倒拖鎗。” 清 曹寅 《途次示侄骥》诗之三:“可堪挥白羽,安事践青蒲。”

(7).指羽书。又名羽檄。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插鸟羽示紧急,故名。 清 洪昇 《长生殿·侦报》:“爷爷呵,莫待传白羽始安排!” 徐朔方 校注:“白羽,羽檄,古代徵调军队的文书。”

(8).古邑名。在今 河南省 西峡县 。《春秋·昭公十八年》:“冬, 许 迁于 白羽 。” 杨伯峻 注:“ 白羽 在今 河南 西峡县 西关外。”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白羽”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权威典籍和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自然物象相关

  1. 白色羽毛
    最早见于《孟子·告子上》:“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比喻羽毛的洁白特性。南朝谢惠连《雪赋》进一步以白羽与白雪、白玉对比,强调其轻盈的质地。

  2. 借指白色鸟类
    宋代沈遘《次韵和鞠颜叔游山》中“白羽倦飞还”,以白羽代指白色的鸟,体现文学意象的借代手法。


二、军事相关

  1. 军旗/指挥旗
    古代主帅执白羽(又称“白旄”)指挥军队,如《吕氏春秋》记载周武王“左释白羽”,李白诗中“白羽落酒樽”亦描绘军旗意象。

  2. 羽箭
    司马相如《上林赋》提到“满白羽”,郭璞注“以白羽为箭”,指箭尾的白色羽毛装饰。

  3. 士兵代称
    唐代卢纶诗句“白羽三千出井陉”,以白羽借指士兵,体现军事文学的象征手法。

  4. 紧急军书(羽书)
    古代插鸟羽的军事文书,如《清波别志》中“欲戴纶巾挥白羽”,暗喻军情紧急。


三、其他含义


“白羽”的释义涵盖自然、军事、历史等领域,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文学作品中常借其洁白、轻盈的特性表达意境,如“白羽摇如月”(骆宾王诗);军事场景中则与指挥、征伐关联。更多细节可参考《汉典》《吕氏春秋》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白羽,这个词意思是指鸟类体羽的一种颜色,通常为白色的羽毛。它由两个部首构成,分别是“白”和“羽”。其中,“白”是表示颜色的部首,而“羽”是表示鸟类的部首。根据笔画的统计,整个词的笔画数为10画。 在汉字中,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一文中。在繁体字中,这个词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没有任何变化。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白羽的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只是在字形上有一些细微的变化。 以下是一个例句:“这只鹤的白羽非常美丽。” 关于组词,白羽可以搭配许多其他的词汇,例如白羽毛、白羽箭等等。 近义词方面,与白羽相关的可以有白毛、素羽等等。 反义词方面,与白羽相对的可以有黑羽、素翎等。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爱口并威偶势勃澥场事痴倒持衰除折词魔翠緌打酒坐盗伙道腴低凹風激電飛辅正公安派轨忒悍辟黑沈沈恨怒厚养皇媪简易师范纪号今学矜原绝世蒯席阑单柳影花阴癃罢鸾凤和鸣鸾骞鹤舞马兰慢行美缺木鹅难捱女长当嫁蜣蜋转丸起禾气吼吼仁董蛇入筩中曲性在时宗授方手脚乾净曙暮辉搜求苏区台使弹词筒洒王阮五作霞笺咸豉想不到箫管竹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