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减少他虑,专心察理。《鬼谷子·本经阴符》:“损兑法灵蓍。” 陶弘景 注:“ 老子 曰:‘塞其兑。’ 河上公 曰:‘兑,目也。’ 庄子 曰:‘心有眼。’然则兑者,谓以心眼察理也。损者,谓减损他虑,专以心察也。兑能知得失,蓍能知休咎,故损兑法灵蓍也。”
“损兑”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解读。结合权威资料和文献引用,主要解释如下:
核心释义
该词由“损”和“兑”组成:
综合而言,“损兑”强调在关键时机中减少干扰、专注分析,进而果断决策。
补充解释
部分文献(如)提到“损兑”指“损害与补偿”,但此释义较少见于主流典籍,可能为引申义或特定语境下的用法。
《鬼谷子·本经阴符》
原文“损兑法灵蓍”中,“损兑”被描述为处理危机的方法。陶弘景注解:“兑者以心眼察理,损者减他虑专察”,即通过专注分析(兑)与排除干扰(损),效仿灵验蓍草预判吉凶。
应用场景
该词常用于描述动态权衡的过程,尤其在危机中需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最终达成“大功”。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鬼谷子》中相关篇章,可参考完整解析。
《损兑》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损”和“兑”两个字组成。
“损”的拆分部首是⺗,总共有8画;“兑”的拆分部首是⺈,总共有10画。
《损兑》这个词语最初出现在《汉书·刑法志》中,意为削减、损伤、折损。
在繁体字中,“损”字的写法为“損”,“兑”字的繁体写法为“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有一些略有不同。如“损”字的古代写法为“讯”,“兑”字的古代写法为“兌”。
1. 在这次事故中,公园的设施受到了严重的损兑。
2. 由于地震的影响,房屋的房顶损兑严重。
损害、损失、兑换、兑现。
损耗、受损、破损、折损。
增值、赔偿、修复、恢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