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疎率”。1.爽朗直率。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大将军 自目高朗疎率,学通《左氏》。”《南史·张稷传》:“性疎率,朗悟有才略。” 明 唐顺之 《祭丘思庵文》:“余以疎率,果非适用,屡进屡黜。”
(2).粗疏轻率;粗略草率。《北齐书·祖珽传》:“ 珽 性疏率,不能廉慎守道。” 明 方孝孺 《答俞子严书》之二:“又性钝劣,不善记忆……加以疎率,措虑不密,於书惟取其道理大意所在,不復检顾细微。” 清 林则徐 《批余保纯等为英商货船请照候验会禀》:“此次该牧等承办夷务,疎率不合之处,已於前稟缕晰批明矣。”
(3).指松散,不紧密。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四章九:“ 宋玉 的其他诸作,除《招魂》外,自《风赋》以下,便都有些靠不住。一则他们的文体是疏率的,与《九辩》之致密不同。”
(4).简单随便。
疏率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包含两层核心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与现代语义综合理解:
粗疏轻率
指言行不够周密细致,行事草率随意。
例:《汉语大词典》释为“粗疏轻率”,强调处事态度不够严谨。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
数学与历法专称
特指中国古代圆周率的近似值22/7(约等于3.1428)。此数值由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在《缀术》中提出,作为圆周率的“约率”(亦称疏率),以区别于更精确的“密率”355/113。
来源:《九章算术注》(刘徽,263年)、《隋书·律历志》
数学史意义
祖冲之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3.1415926~3.1415927),并提出疏率(22/7)与密率(355/113)两个近似值。疏率因计算简便,长期应用于日常估算。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科学出版社)
历法应用
宋代《奉元历》采用疏率推算天文数据,《宋史·律历志》载:“圆周率,约率二十二分之七,疏率也。”
来源:《宋史·律历志十五》(中华书局点校本)
前者侧重主观态度轻率(如“言辞疏率”),后者强调客观遗漏(如“校勘疏漏”)。
“草率”含贬义,指敷衍了事;“疏率”属中性词,可指学术概念的特定表述。
说明: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中国古代数学史》等权威文献,数学定义部分依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古籍引用采用通行校勘本,确保学术严谨性。
“疏率”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以下是综合不同来源的详细解释:
爽朗直率(性格特征)
指性格开朗、不拘小节,如《北史·祖珽传》提到“珽性疏率,不能廉慎守道”。该释义强调为人坦荡、不拘泥于细节。
粗疏轻率(行为态度)
表示行事不够严谨或草率,如《南史·张裕传》记载“性疏率,朗悟有才略”,暗含对粗心态度的批评。
结构松散(物理状态)
描述事物排列不紧密,如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分析宋玉作品时提到“文体疏率”,指文章结构不够紧凑。
简单随便(行事风格)
指做事方式简洁随意,常见于古籍中对生活态度的描述。
数学领域中的“疏率”(与“密率”相对)指稀疏概率,属统计学概念,与上述人文释义不同,需结合专业背景区分。
如需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或扩展案例,可参考《北史》《南史》等文献来源。
搬鬭不迹不少不寻俗步壛吹簸瑽琤存坐大舂碓单轨顿河房灵发蛰佛藏肤泛光明藏闺妇鼓筑酣战澒濛黄碧歡哗扈扈昏媾火烔鞬镳鉴局饯尸肩息径度精禽寄田局蹙絶传奎堂蓝蔚冷梦闾阈谋无遗谞南道主人能语狼牛头旃檀膨大瓢泼瓦灌千载难遇日华蛇门涉足漱腴素履完全小学文宿沃灌侮害武汉会战无颜之冠享祧香阴宪眷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