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板天子的意思、白板天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板天子的解释

晋元帝 东渡,玉玺先后失陷于 刘 石 ,数帝皆无玉玺。北人称之为白板天子。按,自 秦 汉 以来,玉玺为传国之大宝,正统之象徵,北人所称,盖意 东晋 诸帝为名存实亡之皇帝。《南齐书·舆服志》:“乘舆传国璽, 秦 璽也。 晋 中原乱没 胡 , 江 左初无之,北方人呼 晋 家为白板天子。” 唐 徐令信 《玉玺谱》:“ 晋元帝 东渡,歷数帝,无玉璽,北人皆云 司马 家是白板天子。”亦作“ 白版天子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玩具·秦玺始末》:“ 汉元后 之掷璽也,已目为亡国不祥之物矣。逮后没於 刘 石 ,北人珍之,至称 东晋 诸帝为白版天子。及 永和 间,得璽於 后赵 ,始以正统归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白板天子”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典故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代名义上拥有皇权但实际缺乏实权的傀儡君主。该词源自《后汉书·皇后纪》中汉献帝刘协的典故,因其年幼继位且长期受权臣挟制,被后世形象化地称为“白板天子”,即皇位如未经雕琢的空白木板,徒有象征而无实际掌控力。

从词义构成分析,“白板”原指未经书写的素板,引申为“空有其表”;“天子”代指帝王,二者组合形成比喻性复合词,强调君主地位的空泛性。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被收录为历史专有名词,释义为“名义上的皇帝,无实权者”,体现了词汇的权威性及语义稳定性。

在历史文献中,“白板天子”常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现象关联。据《资治通鉴》记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操通过控制汉献帝获取政治合法性,恰印证了此类君主的工具属性。现代语言使用中,该词可延伸比喻组织名义领袖或象征性掌权者,但需结合语境理解其贬义色彩。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
  2. 《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3.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白板天子”是一个历史典故类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没有传国玉玺的皇帝,暗含正统性不足的贬义。该词源于东晋时期,因战乱导致玉玺丢失,北方政权借此讽刺东晋皇帝缺乏象征皇权的信物。

二、历史背景
西晋灭亡后,东晋元帝司马睿南渡建立政权,但传国玉玺先后被匈奴刘曜、后赵石勒所夺。秦汉以来,玉玺被视为正统皇权的象征,因此北方人讥称东晋皇帝为“白板天子”,暗示其名存实亡。

三、用法与引申

四、相关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记载,可参考《南齐书·舆服志》或《玉玺谱》等史料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摆置半合傧尸碧塟鄙族拨铺苍虬昌昌长关搀越抽啜床席踔然翠节大行政区德輶如毛断事繁夥凡流犯手風雨連牀告请诡谲无行孤嫠暵旱嚎丧华北滑刺溜胡梳贱弱警长酒座籍奏狂瘈浪荡子量移廪台六阳会首懋历棚阁彯组皮解库敲钉锤擎架勤廉穷乏七上八落人事不省桑间之音臊皮生报设砚饰动寿人水里水式望乡堆尾款掀播小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