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骨仙風的意思、道骨仙風的詳細解釋
道骨仙風的解釋
謂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氣質神采。 宋 程珌 《喜遷莺·壽薛樞密》詞:“道骨仙風,安排頓著,須是人間紫府。” 元 嶽伯川 《鐵拐李》第四折:“貧道再降臨凡世,度你個掌刑名主文司吏,因為有道骨仙風,誤堕入酒色財氣。” 明 馮夢龍 《雙雄記·龍神遣救》:“神功大力,有時濟困扶危,道骨仙風,儘可度人出世。”
詞語分解
- 道骨的解釋 修道者的氣質。 唐 王昌齡 《就道士問<周易參同契>》詩:“嗟餘無道骨,發我入 太行 。” 宋 孔平仲 《送謝仲規緻仕》詩:“觀公眉宇秀,凜凜有道骨。” 明 馮夢龍 《女丈夫·洪客祈雨》:“道骨
- 仙風的解釋 神仙的風緻。形容人的潇灑。 明 伍馀福 《蘋野纂聞·尹髼頭》:“見者以其童顔鶴髮,有仙風,争延緻之。”參見“ 仙風道骨 ”。
網絡擴展解釋
“道骨仙風”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dào gǔ xiān fēng,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氣質超凡脫俗,具有得道者或仙人的神采風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 核心意義:指人的品行高尚、舉止端莊,帶有不食人間煙火的脫俗氣質,仿佛具備修道者或仙人的風骨與神韻。
- 逐字解析:
- 道:指道德規範或修道境界;
- 骨:象征人的本質與氣節;
- 仙:比喻超然世外的境界;
- 風:指外在的風度與氣質。
出處與典故
- 最早文獻:出自宋代程珌《喜遷莺·壽薛樞密》:“道骨仙風,安排頓著,須是人間紫府。”。
- 其他引用:元代嶽伯川《鐵拐李》和明代馮夢龍《雙雄記》中均有使用,進一步強化其形容超凡氣質的内涵。
使用場景
- 適用對象:多用于贊美品德高尚、舉止優雅的人物,如隱士、高僧、文人雅士等。
- 例句參考:
- “隻見從觀裡走來一位道人,果然是道骨仙風,與凡俗不同。”
- “他雖年過七旬,卻字字道骨仙風,頗有古樸之風。”
近義詞與關聯表達
- 近義詞:仙風道骨(兩者含義相近,但“仙風道骨”更側重外在風度,出自李白《大鵬賦序》)。
- 反義詞:俗不可耐、凡夫俗子。
補充說明
- 該成語為褒義詞,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強調内在修養與外在氣質的統一。
- 需注意與“仙風道骨”的細微區别:前者更突出“道”的修為,後者更強調“仙”的飄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道骨仙風(dào gǔ xiān fēng)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以形容一個人或者事物具有崇高的品質和道德風範。它一般用于褒獎人品高尚、思想純正的人,或者形容一個組織或團體具備高尚的精神風貌。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道 - 辶(辵)+ 首(get up), 共9畫;
骨 - 骨(bone), 共9畫;
仙 - 人(man)+ 亻(head)+仚(line), 共5畫;
風 - 風(wind), 共9畫。
來源:
《道骨仙風》一詞最早出現于《左傳•隱公三十一年》文中,在古代文獻中比較常見。
繁體:
道骨仙風 (台灣、香港等地傳統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道 - 辶 (辵)+ 禺(an ancient form of 禾)+ 之,共15畫;
骨 - 止(foot)+ 馬(horse), 共11畫;
仙 - 亻(head)+ 山(mountain)+ 仚(line), 共9畫;
風 - 風(wind), 共9畫。
例句:
他的行為舉止中展現出了道骨仙風。
這個組織以其道骨仙風吸引了許多志願者加入。
組詞:
道德風範、品質高尚、崇高的品德。
近義詞:
仁風德茂、高尚品質、道德高尚。
反義詞:
行為低劣、品質惡劣、道德敗壞。
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